多年前引种猕猴桃苗成大产业

编辑:中国猕猴桃阅读:1412014-07-01

   文登区公布了首批文登乡村之星,以此加强全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发挥优秀人才示范带动作用,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今日起,本报将开设“乡村创业之星”专栏,从中选取部分创业典型,对他们服务农村、建设农村、发展农村经济的经验做法和生动事迹进行报道。

  “就像这根长出来的藤蔓就要固定好,要不然会影响果的生长。”6月24日上午,在文登营镇西字城村村民李秀德的猕猴桃种植园里,他一边熟练地固定着藤蔓,一边给记者讲解着。搭好的架子上,一串串的猕猴桃密密匝匝地挂在葱郁的枝叶下,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着金灿灿的光泽。

  看着李秀德熟练的动作和清晰的思路,让人很难将他和一个已经81岁高龄的老人联系在一起。然而就是他,数十年的执着追求,只为实现让猕猴桃在家乡扎根、带富一方的梦想。

  李秀德正在嫁接猕猴桃。

  “恋”上猕猴桃

  一把小刀,一根尼龙绳,一个布包……在李秀德的猕猴桃种植园里,这些物件,他总是随身携带,绑蔓、疏果、嫁接,随时完成。

  李秀德年轻时就对果树种植有浓厚兴趣。上世纪70年代,他被派往河南南阳从事果业技术指导和新品种推广,在那里,他第一次认识了野生猕猴桃,并下决心要让它在文登扎根。

  1983年,李秀德决定返回家乡。临行前,他精心为自己收拾了一份特别的行囊:从郑州科研所买来的9棵猕猴桃苗,以及为嫁接红富士而专门选择的河北淮莱海棠根系和英国M系矮化砧,还有一大包花卉种子。

  在他的指导和推荐下,西字城村的红富士苹果面积发展到近千亩,群众收入得到稳定提高,成为远近闻名的红富士苹果专业村,花卉种植也让村民们收益颇丰。然而,猕猴桃却一直无声无息。

  其实,李秀德一刻也没有停止猕猴桃的试种。猕猴桃属于外来品种,适宜在南方温热地带种植,胶东半岛是否能够种植,以前没有先例。一次次实验,一次次失败,一次次惨痛的教训……经过两期实验,李秀德成功了!他的两次实验持续了25年,期间他共引进了20个品种,淘汰了15个。直到2008年,他才确定引种实验成功,一直待字闺中的猕猴桃才进入文登人的视线。

  推广优质种苗

  “盛果期一亩地能产五六千斤,按照平均每斤20块钱,亩收入也能达到10万元左右。”李秀德给记者算起了栽植猕猴桃的经济账。

  由于品质好,无公害,李秀德种植的猕猴桃一上市就得到了市场的认可,并供不应求。在李秀德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村民开始种植猕猴桃,每亩猕猴桃的收益是苹果的2-3倍,他给村里群众储备了一座“富矿”。

  2010年,李秀德牵头成立了秀德猕猴桃专业合作社,通过免费提供苗木和技术的方式,带动村民规模种植猕猴桃,并申请了“李秀德”商标。如今,合作社的猕猴桃种植面积已发展到300多亩,种植户年增收3000多万元,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猕猴桃专业生产基地。

  秀德猕猴桃专业合作社成员刘爱秀告诉记者,李秀德没有闲的时候,经常到猕猴桃种植户的种植园里查看。哪里管理不到位,哪里修剪不到位,他都会马上上手指导,经常是这个山头跑到那个山头。

  该合作社的猕猴桃很快声名远播,猕猴桃苗也开始供不应求,“黄金果”苗都卖到了每棵40元,仅每年一季的树苗就能给果农带来几十万元的收入。

  “栽植猕猴桃时,最好选择背风向阳、土壤沙质疏松的地块,要保持土壤湿润……”由于猕猴桃的栽培对条件要求非常严格,李秀德对每一个栽植猕猴桃的农户都千叮万嘱。对于李秀德来说,猕猴桃就是他的“孩子”,即便是售出的树苗,他也会经常到种植户家中提供免费的跟踪服务。

  叫响威海品牌

  “现在,猕猴桃已经在文登扎根了,我目前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够让猕猴桃成为文登或者威海的一个地域品牌,和文登大花生、文登西洋参等一样,叫响威海猕猴桃的名号。”说起猕猴桃的未来,李秀德充满了期待。

  猕猴桃种植之初,李秀德就一直按照有机食品标准生产,不使用可能有残留的化肥、农药,施用的都是有机肥料,要么用自己生产的生物有机肥料,要么用正规工厂研制的生物有机肥料。在猕猴桃生长期内,还可以使用生物有机肥料进行叶面喷施,既增加肥力又可以防止各种病虫害。

  在李秀德家,他拿出合作社有机转换产品认证证书高兴地说,经过权威部门检验和现场审核,现在他们种植的猕猴桃已经达到有机产品标准,再有一年可拿到正式的有机产品认证了。

  目前李秀德主要推广比较适合中国人口味的“红心美”和“徐香”两个品种,其中“红心美”甜度高微酸,而“徐香”则香味浓,甜度也很高,营养成分都很足,这和外地猕猴桃有明显的区别,这也是本地猕猴桃的独到之处。

  李秀德告诉记者,如今,他们的猕猴桃已经遍布文登各乡镇,经区、荣成、乳山等地的果农也开始大面积种植,他希望他们的猕猴桃能够成为威海的地理标志产品。

  村里正在建设一个大型冷风库,有了冷风库,猕猴桃的反季节销售和深加工也成为可能,也为猕猴桃的大规模发展提供了保障。已经81岁的李秀德信心满怀地说,“只要我能走,脑子还能想事,我就为发展猕猴桃产业一直做下去。”说着,他又提着那个装满工具的布包忙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