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当区水田镇安多村猕猴桃产业扶贫写照

编辑:奇异果阅读:842017-04-25

 站在村里那条正在修建的贯穿全村的公路上,看着公路两边成片的猕猴桃石架,安多村村民吴发书难掩喜悦,又感慨颇多。

  地处云雾山的安多村是乌当区水田镇最为偏远的一个山村,也是乌当区海拔最高的一个村。“没有一条像样的路,没有一个像样的产业”,在吴发友看来,这就是从前安多村的真实写照。

  “村里的年轻人都外出打工去了,留在村里的多是老弱妇幼,每家的地就是种种包谷,没有多少收入。而村里也没啥产业,没有任何村集体经济的来源。”吴发友说。目前,安多村168户村民中,还有22户低收入困难群众。

  “还有,村里的这条路以前破烂不堪,给村民的出行带来不便,也影响了产业的发展。有一次,一个外地的老板准备来村里投资项目,结果由于路太破,车坏在了半路上,项目也就这么黄了。”吴发书对此事印象深刻。

  贫瘠的土地,封闭的交通,落后的观念……吴发友似乎很难看到安多村未来的希望。而这一切,现在已开始发生改变。

  今年春节刚过完,安多村就热闹了起来。水田镇党政干部职工和帮扶单位一起来到安多村,与村民一起栽种53亩猕猴桃,建起猕猴桃种植基地。这个扶贫项目覆盖了安多村2015年识别的贫困户6户和2016识别的低收入困难户22户,而项目的实施还将带动其他18户村民共同致富。

  猕猴桃基地由村委会组织管理,作为村集体经济项目进行实施,村委委员吴发友是其中的管理者之一。“我们流转了53亩村民的土地,在前3年每亩地我们每年给村民400元的土地流转费,以后根据效益还会相应递增。而基地也有着大量的用工需求,我们优先使用村里的这些低收入困难户。”吴发友说,“种植基地由村集体来具体实施,主要目的就是要让低收入困难户受益。猕猴桃挂果收益后,其中45%的收益用到公益事业上,35%作管理经费,10%将用来帮扶村里的低收入困难村民。”

  41岁的吴发刚是其中的受益者之一,“现在,我在猕猴桃基地打工,每天都有100多元的收入。才干了一个多月,就已经收入3000多元了,这都相当于以前一年的收入了。”

  而以前,“低保户”吴发刚就靠种几亩包谷、打点零工维持全家生活。如今,不仅在家门口有了可观的打工收入,他也种起了猕猴桃。“种包谷没出路。现在村里发展猕猴桃种植,我看是个好门路,就自己种了两亩,等挂果后,家里的经济情况就会彻底好转。”他对未来充满信心。

  据吴发友透露,早在2013年,安多村就利用扶贫资金开始了猕猴桃种植的尝试。“在2013年的时候,我就种了5亩猕猴桃,去年是第一年挂果,就已经卖了两万多元。”尝到甜头的吴发友今年又加种了1亩猕猴桃。

  越来越多的村民开始看到猕猴桃种植的好处,开始尝试种植猕猴桃。而且,由于安多村的海拔较高,这里的猕猴桃比贵阳其他猕猴桃产区的成熟期要晚一个月,市场优势非常明显。“随着猕猴桃种植的成效逐渐明显,现在村民的思想已经开始转变,不再只是种包谷靠天吃饭,致富的路子越来越宽了。”吴发友说。

  如今,猕猴桃种植已经成为安多村的“希望产业”,而村里的崭新的公路也正在修通,可直接通往白云区蓬莱仙境景区。安多村的增收致富路,正越走越宽。

  安多村的产业扶贫之路只是水田镇开展大扶贫攻坚行动的一个缩影。

  “水田镇坚持精准识别、精准施策,采取主动要帮、发函催帮、岗位助帮、教育智帮、项目力帮、保障网帮的‘六帮’工作法,培育富民产业、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强力推进精准脱贫工作,千方百计促进低收入困难群众增收致富。”水田镇党委书记黄彬说。

  罗庄村打造150亩核桃基地,发展种植50亩黑珍珠樱桃,最大限度覆盖低收入困难户;投资190万元发展3900亩脆红李基地,涵盖董农、瓮蓬、上坝、李资、定扒等村,覆盖低收入困难户240户……一幅幅大扶贫攻坚的生动画面正在水田镇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