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看中国:从蒲江到花垣 猕猴桃帮他们走上致富路

编辑:奇异果阅读:282017-09-04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农业科技是实现精准扶贫,帮助贫困群众精准脱贫的强大动力。10月18日-10月21日,记者跟随中国科学院精准扶贫记者行走访了四川蒲江、湖南花垣十八洞村,实地考察科技成果如何转移转化,科技创新如何助推脱贫攻坚。

    蒲江精准扶贫“猕猴桃”效应

    四川省蒲江县,位于成都平原西南边缘,全县丘陵面积392.55平方公里,占县域面积67.35%。是世界公认的猕猴桃最佳种植区, 是国家级猕猴桃标准化示范区、出口猕猴桃质量安全示范区,是全球三大黄肉型猕猴桃种植地之一,是世界少有的红、黄、绿“三色齐聚”的猕猴桃产地。在四川省打造了国内首个规模上万亩的现代化猕猴桃种植基地。

    习近平指出,“贫困地区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把种什么、养什么、从哪里增收想明白,帮助乡亲们寻找脱贫致富的好路子。” 近年来,四川蒲江县依托丰富的农业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有机农业产业,率先在全国整县打造与国际接轨的有机农业基地,创新整县推进耕地保护与土壤提升工程,为全国其他地区发展有机产业树立了借鉴的样本。

    从2013年初提出整县推进有机农业建设,打造与国际接轨的有机农业基地的战略目标,三年多来,蒲江生态农业提升实现了从点到面、从零星尝试到普遍推开的跨越式发展,猕猴桃、柑橘、茶叶三大主导特色产业纷纷跟进发力,有机事业由此步入快车道。

    猕猴桃在蒲江三大特色优势产业中最年轻,从无到有、从2006年零星种植至2010年发展至5万多亩,到2016年的10万亩,产量7万多吨,产值达7亿多元,虽然10万亩的产业面积仅为柑橘和茶叶的一半,但近几年其发展势头却十分强劲,与柑橘、茶叶一起成为拉动蒲江农民增收的三驾马车。

    猕猴桃相比较种植玉米、小麦等传统农作物,农民的年纯收入从每亩300元左右增加到每亩1万元以上,有1万多农民走上了精准脱贫致富路。2010年,“蒲江猕猴桃”正式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定,成为蒲江的标志和重要农业支柱产业。

    蒲江万亩猕猴桃明星品种“金艳”基地的建成,也推动了国内猕猴桃产业发展的速度和发展模式变更,由前期的“小农散户种植”转变为“企业或合作社组织规模发展”,种植技术水平得到大辐度提高。截至2016年,全国种植猕猴桃“金艳”的面积达到17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