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横县:产业转型助增收
编辑:猕猴桃妹妹阅读:222017-09-07
横县的春天,不仅有忙碌的春耕景象,还有丰收的喜悦:山上茶园,茶农把春茶采进茶筐;丘陵果园,果农把新鲜的水果装上车;蘑菇“工厂”,新鲜采摘的双孢菇的包装袋被贴上绿色食品的标签;冬种蔬菜基地,冬菜已被收割过半……近年来,横县积极落实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新要求,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精品化得到了长足发展,逐步走上了从传统的“春种秋收”到“四季皆丰收”的新型农业发展之路,让农民在农业转型中实现多渠道增收。
企业带动 循环发展
近日,记者在横县云表镇朝南村的双孢菇生产基地看到,菇房内长年保持恒温,双孢菇生长不受季节限制。工人有的在采摘成熟的双孢菇,有的负责加工培养料,有的在给双孢菇打包装车……双孢菇种植在这里实现了规模化、产业化。
朝南村干部覃广常介绍,现在该村的双孢菇生产基地每天生产10吨双孢菇,每月产量为300吨。生产的双孢菇主要销往广州、深圳以及港澳地区。因为是订单式生产,这里的双孢菇没有销售上的难题。
食用菌企业的到来,也让该村及附近村庄的农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实现了农业的循环发展和产业化发展。记者看到,在双孢菇生产基地周边建起了许多果蔬种植大棚,这些大棚让村民在春天里也实现了丰收。最重要的是,双孢菇生产基地每月都要消耗2000吨的桑枝、稻草、树皮等农业废料。这些农业废料经过腐熟发酵后,又成为适合种植双孢菇的培养料,实现了农业废料—蘑菇生产—有机肥的循环利用。
同样,位于横县马岭镇的广西北部湾现代农业有限公司的食用菌生产基地里,村民在春天里也忙着收获各种新鲜食用菌。该公司总经理李玉红告诉记者,基地向周边农户提供培养料(菌包)和种植技术,农民种植出来的食用菌,基地还负责收购。种植食用菌后的培养料(菌包),又能成为种植各种蔬菜水果的有机肥料。
新品培育 得产得价
走进横县横州镇,这里又是一番不同的丰收景象。在该镇大和村委许村,新培育的上千亩台湾大果桑正是采摘上市的季节。
来自台湾的台湾大果桑技术总监胡智荣介绍,这批大果桑于2014年引进横县进行实验培育。目前种植技术已成熟,正在大力推广。许村村民谢自荣是当地种植台湾大果桑的带头人,其种植了近100亩台湾大果桑,若按亩产量4500公斤、6元/公斤的市场价格来计算,今年的台湾大果桑能给他带来不菲的收入。在谢自荣的带领下,大和村委及周边不少村民都种植了一定量的台湾大果桑。春天的丰收让村民非常喜悦。
在横县马山乡,荒坡野岭上的大片郁郁葱葱的油茶树,在村民黄绍良眼里就是一棵棵“摇钱树”。黄绍良告诉记者,这片油茶树是2012年种下的,共有1000多亩,其中有300多亩是他的。经过精心管护,第三年就收获了生茶籽,第五年开始大批量销售。尝到了甜头的黄绍良乐滋滋地给记者算一笔经济账:山油茶一亩可种植100至110株,5至7年树龄的山油茶每株可产约10公斤生茶籽,亩产生茶籽可达500公斤,而他家去年的生茶籽每公斤售价3.6元。
横县农业局局长龙朝晖介绍,目前横县正在发展果桑、红心番石榴、香水柠檬等一大批亚热带精品水果,逐步让精品水果基地发展成为种植示范、旅游、深加工的特色水果园区,形成横县花、果、山水资源融合发展的新产业格局。
专业合作 抱团致富
横县农业在春天里也能够喜获丰收,除了当地政府的积极推动外,各种农业专业合作社也在发挥着积极作用。位于横县云表镇的大河村是该镇的边远村,也是贫困村。村民在该村横县种植天冬兄弟专业合作社的带领下,不仅发展种植中草药天冬,还利用家里的牛栏、猪圈开始种植食用菌。
记者在大河村苏喜秀家看到,蘑菇就种植在还没入住的新房里,一排排的蘑菇长势喜人。苏喜秀在忙着采摘已成熟的蘑菇。“可别小看这两间屋子里的蘑菇,可以在短时间内为她家带来近5000元的收入。”苏喜秀说,这只是她家收入的一小部分,但是在春天也可以实现农作物的丰收,让苏喜秀非常高兴。记者了解到,该村有52户家庭利用家里的闲房空舍发展了近6万包的食用菌种植。村民在春天就能实现先丰收的发展。
而在横州大和村委发展台湾大果桑种植方面,合作社发挥的作用更为明显。村民在广西横县大和桑果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带领下,水果种植实现从无到上千亩的发展。据了解,专业合作社不仅是该村先进水果种植的带头人,也是种植水果技术的宣传者和领头人。在销售方面,专业合作社也起到积极的桥梁作用。合作社还发挥专业的优势,为广大村民提供高效的传统渠道销售的同时,还与当地农村电商积极合作,让农民种植的农产品走上互联网的销售渠道。为了保证农产品的供应,农民抱团种植、抱团销售,实现农产品价格的最大化,进一步实现增收。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横县有各种农业专业合作社600个左右。合作社在推动当地农业转型升级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合作社是新农品种的实验者、技术的推广员、销售的先锋和渠道建设者,让农民种植不仅实现增产还实现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