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麻江蓝莓产业从种植加工走向创意出新
编辑:猕猴桃妹妹阅读:292017-09-07
一座总规划占地面积560亩,按照文化创意、产业创意、建筑创意、环境创意、农工一体、工旅融合发展理念进行规划设计的蓝莓创意工坊已开始如火如荼地建设。
工地一旁矗立着规划展板,游客接待中心、蓝莓生态酒店、滨水创意工坊、农艺体验中心等主体建筑效果示意图跃入眼帘。未来,这里将成为麻江县的一个地标性、创意性、生态性蓝莓园区。
从1999年引种蓝莓,到2016年底启动蓝莓创意工坊建设,或许连麻江人自己都没想到,与蓝莓的“缘分”历经17年,不仅没有褪色一分,反而历久弥新。从种植加工走向了创意出新,产业链条越拉越长,缔造了麻江最具地域色彩的一张特色名片。
如今,在贵州,说起蓝莓产业,麻江是当仁不让的“老大哥”。种植面积占全省的97%,占全国的10.6%,是中国南方人工种植蓝莓面积最大的县、中国蓝莓的四大产区之一,也成为中国蓝莓产业发展的重要区域。
让麻江在全国占据“一席之地”,绝不仅仅因为麻江17年的“专注”,更多的是该县在蓝莓产业链上的不断深耕细作。
苗木培育、种植、加工、销售,麻江蓝莓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都在不断优化升级。
2000年成立的贵州瑞蓝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一直致力于蓝莓的引种、繁育、苗木培育等项目,已从引进的80多个品种中,选育出了20多个适合麻江和贵州种植的蓝莓品种。
“我们的育苗技术已从原来的扦插变成现在的组培了。”在瑞蓝公司苗木繁育基地大棚里,基地管理员唐勋林指导工人将一株株幼苗移栽至一个个小盆。大棚另一边,长势良好的蓝莓幼株在自动喷淋系统灌溉下更显葱茏,盈盈生机带来春天的气息。
组培室有若干小房间,分为接种室和培养室。培养室里灯火通明,一个个玻璃瓶整齐地摆放在架子上,里面是没有生根的蓝莓幼苗。“近几年来,我们在组培技术上又进了一步,改瓶内生根为瓶外生根。”组培室技术人员聂亚告诉记者,这样一来,蓝莓幼苗存活率更高了。
在麻江,像瑞蓝这样的蓝莓育苗企业共有4家,建成蓝莓苗木良繁基地650亩,年出苗量达400万株。
取得了国内领先的蓝莓种苗繁育和栽培应用技术成果的麻江县,在蓝莓种植产业化、规模化道路上顺风顺水。
记者从麻江县果品办了解到,麻江蓝莓种植面积已达56000亩,年产量3000余吨,产值上亿元,涉及全县5镇37个村。已形成以合作经济组织为纽带、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为骨干、龙头企业为支撑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有效提高了蓝莓产业规模化、标准化、组织化和专业化水平。目前,全县引进和培育蓝莓生产种植企业和合作社43家、家庭农场20个、专业大户52户、农户1560户,种植户人均年增收达4000元以上。
“近三年来,村里的蓝莓种植规模从300多亩上升到了4000多亩,村民们积极性很高。”龙山镇共和村共和红利合作社理事长杨胜洪告诉记者,共和村采取“合作社+专业大户+贫困户”模式发展蓝莓产业,贫困户户数已从2014年的400多户减少到2016年的120多户。
随着种植规模持续增长,麻江陆续引进销售企业3家、加工企业4家,解决了销售难题。
路无止境,在初步形成产业链之后,麻江从重“量”转为提“质”,进一步增加蓝莓附加值,拉伸产业链。
发展有机蓝莓,被视作麻江蓝莓提质的一个重要手段。早在2012年,麻江就获批“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创建区”,现有20家企业的12738.9亩蓝莓生产基地通过国家有机产品或有机转换产品认证,4家蓝莓种植企业获国家出口水果果园注册登记。
依托蓝莓产业,促农工旅融合发展,则是麻江将蓝莓产业与脱贫攻坚有效链接的特色途径。
以“春观花、夏尝果、秋赏叶、四季品酒”为主题,麻江将生态蓝莓采摘观光活动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打造集蓝莓采摘、农事体验、养生养老、民俗风情展示为一体的乌羊麻嘎尤苗寨。
按照“农工一体、农文旅融合、提一接二连三”的现代产业发展思路,麻江将乌卡坪蓝莓生态产业示范园与蓝梦谷景区融合发展,统一规划,建设打造成蓝梦谷大健康有机蓝莓生产区,覆盖两镇6村,涉及农户4441户6855人,其中贫困户1190户3571人。先后引进了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陕西海升果业集团和国内乡村旅游品牌企业浙江联众集团,建成海升集团450亩蓝莓示范种植园、年加工能力为3000吨的莓类精深加工厂及联众欢庭蓝莓度假庄园,使农民通过蓝莓种植、务工、土地流转、入股等多方面增收。
据了解,自发展蓝莓产业以来,麻江县共主办及协办6次蓝莓节和3次蓝莓产业发展研讨会。同时,在贵阳、凯里、麻江城区支持相关企业和个体建立麻江蓝莓专卖店5个,“蓝莓麻江”声名远播。
随着蓝莓创意工坊的开建,麻江蓝莓产业链将再次跃升。未来,这里的蓝莓文章将书写得更加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