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南阳:大棚蔬菜种出好日子

编辑:猕猴桃妹妹阅读:212017-09-07

   在社旗,依靠蔬菜产业脱贫致富的贫困群众比比皆是。全县蔬菜种植面积达到7.5万亩,产业覆盖5个贫困村,参与贫困户达3600户。

  怎样破解蔬菜产业发展困局,同时引导贫困户参与其中,从而实现脱贫致富?社旗县开创性提出了“实训基地+贫困户”“合作社+贫困户”等产业发展模式,引领贫困群众广泛参与。

  在李店镇下郭村的丙玉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张丙玉向记者介绍,合作社按照“四统一”(统一提供种苗、统一生产标准、统一技术指导、统一组织销售)的发展理念,流转土地600亩,建成连栋温室、日光温室、塑料大棚500余座,示范推广各类蔬菜20余种。与此同时,注册了“丙玉牌”蔬菜商标,成为中线渠首有机蔬菜种植基地。前不久,合作社取得了有机蔬菜认证,与北京、苏州等地的大型蔬菜销售市场达成了长期供货协议。

  2016年,合作社通过扶贫项目资金,扶持下郭村60户贫困户建设128座蔬菜大棚,聘请省、市蔬菜专家为菜农提供技术服务,每年定期举办2至3期蔬菜种植实用技术培训班,发放各种技术资料,让贫困群众掌握种植技术和产品加工技术,并鼓励他们走出基地,自建大棚,进而实现脱贫致富。

依托这一模式,合作社不仅带动全镇240余户贫困户脱贫,还带动桥头、兴隆、太和、大冯营等周边乡镇10多个村1000多户发展蔬菜大棚5000余座,年产值达1.8亿元,种菜农户年收入最高可达10万元。

在赵河街道谭营村的蔬菜基地,村民高喜鹏正在大棚里侍弄蔬菜。2015年11月以来,谭营村依托精准扶贫项目,相继建起86座蔬菜大棚。村支部书记王磊动员贫困户承包大棚种蔬菜,高喜鹏就是那时候开始种大棚菜的。

  谭营村距社旗县城3公里,村里的大片土地在主干道S333线旁,交通优势十分明显。县扶贫办在谭营村推行到户增收项目,采取“乡土能人引领+合作社投资+贫困户扶贫资金入股”的承包分成帮扶方式,大力发展有机蔬菜产业。

  社旗县精心打造的“技术培训+资金扶持+专业种植+捐助帮扶+试点农户”产业扶贫新模式,充分调动了社会资本、技术等各方力量,把贫困村的土地、人力等资源要素变为有市场价值的生产要素,将脱贫和产业融为一体,实现了投资者、贫困户的多方共赢,得到全国人大和省政协有关领导充分肯定,并在全省进行经验推广。

  “贫困群众在哪里,扶贫产业就延伸到哪里。”县长张荣印表示,产业扶贫模式充分调动起了社会资本、技术等各方力量,把贫困村的土地、人力等资源要素变成了有市场价值的生产要素,将脱贫和产业融为一体,实现了投资者、贫困户的多方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