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饶阳:"确权证"做抵押温室大棚盖起来
编辑:猕猴桃妹妹阅读:332017-09-07
编者按: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深入推进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探索开展大型农机具、农业生产设施抵押贷款”,对土地确权后,如何进一步放活土地经营权,为带动精准扶贫、发展地方特色产业注入更多能量提出了指导意见。如何带动更多资本流向农业,农民与金融机构还存在哪些顾虑和期待,本报记者在河北、四川进行了走访。
本报记者郝凌峰文/图
近日,河北省饶阳县北歧河村民葛振宗家的温室大棚一片热气腾腾的景象:滚圆润红的西红柿挂满绿色的枝头,葛振宗和临时雇来的四五个村民正拎着桶,满头大汗忙着收获成熟的西红柿。
葛振宗,这位曾经年收入仅有几千元的贫困户,如今通过发展大棚种植了两亩西红柿,一年纯收入达到了八九万元。忙碌的葛振宗难掩心中的喜悦,他说:“要不是在政府支持下,俺从农行办理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得到了9万元,温室大棚还不能这么顺利建起来。”
大棚成本高融资难题何解
葛振宗所在的饶阳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县委、县政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县为契机,在推行“一权一棚”(土地承包经营权+温室大棚)抵押贷款的基础上,整合农行、保险、扶贫、土地、农林、畜牧、供销社等相关领域资源要素,利用供销社综合改革平台,创造性地构建了“九位一体”的金融支农扶贫工作模式,引导金融资金更多投向“三农”领域,使农村资源与金融资源真正做到有效对接,扶贫工作实现“四两拨千斤”。
现代农业是饶阳最具特色的富农产业,全县设施蔬菜面积33.5万亩,设施葡萄面积11.5万亩,年产各类果蔬240万吨,是名副其实的“京南大菜园”“京津大果园”。每年这里供应着北京市民餐桌上50%的蔬菜,具备完整的棚室技术经验和产业链条,可是建起一个大棚动辄要四五万的投入成本,像葛振宗这样的贫困户过去根本想都不敢想。
为了缓解贫困户融资难的问题,县财政出资3000万元设立了风险补偿基金,农行按照10倍系数放大,对贫困户精准投放,贷款免抵押、免担保,实行优惠利率。同时,饶阳县政府还联合中华联合保险公司,创新推出了针对土地流转、果蔬棚室、养殖场舍等特殊险种,政府以财政补贴为农户购买保险服务,降低了农行和农户的经营风险。此外,饶阳县政府还充分发挥乡镇扶贫干部、驻村工作队、村两委等熟悉农情、村情、民情优势,由其协助推荐贫困户、协助贷前调查和贷后管理。
资源变资产引导资金联动
农业贷款与一般商业贷款不同,农户特别是贫困户缺少有效抵押物,但拥有土地、宅基、棚室、禽畜舍、农机具等资产,而这些资产不能用于抵押贷款。为便于农户把资产变为资本,饶阳县率先在全省成立了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开展农村土地经营权、棚室所有权、生产经营设施等农村产权的权属变更、产权交易、资产评估等业务,既便于撮合农户和企业资产在交易中心进行流转交易,又可以对不良抵押资产依法进行挂牌出让,确保了贷款资金在政府、银行、企业、农户“四方联动”,不仅唤醒了农村“沉睡资产”,更带动了金融资本流向农业,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和现代农业壮大,实现了一举多赢。
饶阳县在做好做实金融扶贫模式的基础上,金融扶贫产品创新工作也走在了前列。饶阳县委、县政府积极对接农业银行总行,成功将饶阳县农行定为农行系统的金融产品创新基地,先后创新推出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棚权)抵押贷款”“扶贫奶牛按揭贷”“金穗快农贷”“光伏贷”等产品。
饶阳县寨子村,全村373户人家一次性土地确权完成;2016年10月全市第一批用37亩地的“确权证”做抵押,从农行成功贷款150万用于购买培育蘑菇的原材料,如今,全村年产鲜菇30万斤,产品主要销往京津冀蔬菜市场,带动周边200户农民脱贫致富。
金融“贷”产业扶贫精准到家
产权抵押让生产者规模扩张有保障。饶阳县推行物权担保机制,开展“一权一棚”抵押贷款模式,农户可以用土地经营权和温室大棚作为抵押物,方便快捷地获得银行贷款。县政府授权产权交易中心负责实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温室大棚确权登记和抵押登记,完善土地交易流转平台建设,为“一权一棚”抵押贷款创造条件。目前,该县农村信用联社已完成对同岳乡绿洁农业公司670万元生产经营贷款的审批发放,县农业银行已完成对同岳乡寨子村专业大户张万里170万元生产经营贷款等的审批发放。此外,农业银行还积累了一大批包括农户和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在内的多家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储备客户,贷款总需求约1亿元左右。
资金活,则产业兴。通过此模式,该县为贫困户发放扶贫贷款5400万元,为20多家农业合作组织企业提供金融扶贫贷款支持并办理反担保手续,500多户贫困户利用这笔贷款建起了温室大棚,盖起了猪牛羊舍,发展起了种植、养殖产业,走上了致富道路。“种上一个棚,当年就脱穷;卖完两棚瓜,小车开回家;一户三棚菜,小楼都能盖。”行走在河北省饶阳县有着1.5万余个大棚的果蔬百里长廊,饶阳县脱贫致富的“诀窍”显而易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