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80后青年回乡种猕猴桃 希望带领乡亲一起致富

编辑:中国猕猴桃阅读:522017-10-13

 在工厂打过工、开过十年的理发店,如今36岁的吴昊却偏偏在生活越来越富足安稳的时候选择重新创业,回到家乡当起地地道道的农民,种起猕猴桃。创新种植方法,坚持无公害培植,四年的辛苦付出,终于迎来花开果满枝头,他希望未来能够建成无公害绿色产品基地,发展采摘旅游,带领更多乡亲致富。

经过四年的精心培育,今年吴昊终于迎来果实的第一次丰收。

辞去十年的老本行 回乡种起猕猴桃

红心猕猴桃、软枣猕猴桃……如今临沂沂水县泉庄镇吴昊的泉香猕猴桃种植园里,猕猴桃已经进入成熟期,50多个品种、几万颗果子挂满枝头,吸引了不少市民、游客前来采摘。经过4年的摸索种植,今年,吴昊终于迎来果园的第一次收获,虽然产量并不是很高,但是对于他和妻子来说,却已经是意义非凡。4年时间,吴昊寸步不离这片果园,倾其所有、悉心培育每一棵树苗,如今终于等来花开果满枝头。

初中毕业后,吴昊去工厂打过工,后来开起理发店,生意越来越红火,生活也越来越安稳、富足。然而2013年初,他却作出了一个全家人都反对的决定:回乡包地种果树。“家里老一辈都是和土地打交道的,我对土地也有着很深的感情,从小就喜欢种东西。”吴昊说,拥有一片土地,自己耕种、打理是自己一直以来的梦想,虽然在家人看来,开理发店风吹不着雨淋不着,很安稳、收入也不错,但是他却希望在自己三十而立的年纪为心底的梦想再拼搏一次。

于是吴昊果断转掉在沂水县城开了十年的理发店,在泉庄镇承包了20亩地,开始了他的种植梦想。“一直就有这个想法,只不过现在把它变成现实了。”吴昊说,早在转掉理发店之前两年他就已经开始筹备。“准备了近两年,一有时间就出去考察学习,也从网上学习猕猴桃种植经验。”吴昊说,考察过北方大棚里的南方水果、本地的火龙果、大姜等等,两年的时间,他一个人走遍了省内很多的种植园、种植基地,去了省内所有的猕猴桃产区,甚至去省外考察,最终决定种猕猴桃。“还是觉得猕猴桃效益好、产量高,价格也不错,考虑到自己的预算,投资相对大棚来说要低很多。”

白天黑夜连轴转 打工维持果园发展

量地、签合同购买树苗,吴昊成了当地最早一批种植猕猴桃的业户。虽然之前有了丰富的理论知识,但是真正实践起来,却并非易事,吴昊也为此吃了不少苦头。“刚开始种了700多棵树,五六个品种。”吴昊说,雇挖掘机开沟,从早上到晚上,一连几天,吴昊亲自定植每一棵树苗,覆盖地膜。

然而种植路上并非一帆风顺,先是树苗遭遇大灰象甲虫害,又遭遇干旱、干热风,“2014年5、6月的时候,干旱、干热风把小苗烤得半干,我每天浇水到深夜。”吴昊说,干热风最厉害时,树苗被烤死了十几棵,他心疼得差点哭了出来。“每一棵苗子就跟他孩子似得,照顾树苗比照顾闺女多。”妻子王仕伟经常开玩笑说。天气冷的时候,吴昊甚至买来花生壳盖在树苗周围为小树苗保暖。

猕猴桃品种多,对气候、水等条件要求高,吴昊只能一步步摸索着找出适合本地种植的品种,“咱们这不是猕猴桃产区,一切都得自己摸索。”2015年一场严重的倒春寒、一场强降温更是让他的果园遭受重创,大部分品种被冻死,损失达到了80%。但是吴昊却依然不肯认输,“认准了这一行就不能动摇。”吴昊说,为了保证果子的口感和质量,吴昊一直坚持生草栽培,提高土壤有机质,在猕猴桃生长的整个周期坚持不使用农药。

从开始种植至今,吴昊的果园一直处于投入的状态,投入的20多万资金早在开始的两年就已经花光。为了维持果园的发展,吴昊又开始去工地打工。白天去工地打工,晚上照料猕猴桃,拔草、浇水,一年365天,吃住在果园,白天黑夜连轴转,还要坚持抽出时间出去考察引进新品种,甚至将国外的品种也引了进来。

“确实累,这几年精力全放在猕猴桃上了,有时干着活都能睡着,但我相信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能行。”吴昊说。

建无公害产业基地 带领更多乡亲致富

2016年夏天,吴昊在冻死的树根发出的枝条上继续嫁接,这次嫁接的是耐寒品种。吴昊和妻子悉心培育每棵树苗,从最初的五六个品种到如今的五十多个品种,吴昊已经逐渐找出了适合当地生长的猕猴桃,园子也初具规模。

今年春天,吴昊的猕猴桃终于开花了。如今硕果挂满枝头,现在已经成熟,吴昊又开始自己跑市场。由于果子口感香甜,初步销售反响很好,顾客争相购买。一次次的失败和挫折,如今的收获对吴昊来说非常不易。“通过外出考察学习以及网络也认识了很多的志趣相投的朋友,大家有难题共同应对,技术共同分享,一起外出考察,引进了一批高端、抗寒、抗病的品种,育出的苗子长势很好。”吴昊说,明年他准备将剩余的十亩空地全部种成高端品种。

在吴昊心里,开辟果园、种植猕猴桃是自己完成梦想的第一步,他的目标是要建成一个集采摘、旅游于一体的庄园式果园,“必须一直坚持无公害的发展方向,以后发展壮大了,我希望能够带动周边更多乡亲就业、致富。”吴昊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