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通永善:猕猴桃变身创业致富“金果果”

编辑:中国猕猴桃阅读:872017-11-23

 “田园综合体”的政策引导,让青岛西海岸西区宝山镇有了新的主攻方向:建设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走产业融合的新路子,通过合作社这种组织化形式组建田园综合体,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培育农村发展新动能。如今,这个依托万亩耕地,集特色瓜果种植、休闲观光旅游、农耕文化体验、乡村民宿发展等为一体的田园小镇,吸引四方游客纷至沓来,让当地的企业和村民看到了希望满满的“钱景”。
特色农业兼顾经济和生态效益
  10月8日,青岛风河源猕猴桃庄园负责人李汝廷,站在满棚满架的猕猴桃藤下,和往常一样查看1500亩猕猴桃田的生长情况,500棵猕猴桃树上,有密密麻麻的认养标签,认养人大部分都是当地的游客。
  “一般的景区和采摘园缺乏自己的特色,如果单凭景色或者普通的瓜果吸引游客的话,游客最多去两次就看腻了。猕猴桃相对来说有特色。”李汝廷说,从去年起,庄园还推出了猕猴桃“私人定制”,市民可以到种植园认领一棵猕猴桃树,有专门工作人员负责照看,市民也可以实时了解果树生长情况,成熟之后,整棵树的果实也都归市民所有。
  这些猕猴桃都是从新西兰引进的品种,质量全程可追溯。为保证猕猴桃的质量,庄园联合青岛农科所及青岛农业大学,以猕猴桃科研为主,其它果蔬为副,为企业、农户提供技术保障,培育最新、最先进的树种。
  围绕“猕猴桃+”,李汝廷准备建设猕猴桃果酒厂、冷库,投产后可实现猕猴桃酒、生物酵母;他还在和一家化妆品企业对接,将其引入村子,办一个猕猴桃化妆品厂;他还打算开猕猴桃博物馆——这样一来,原先的猕猴桃种植产业就和制造业、旅游业有机融合起来。
  在宝山,像这类兼顾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特色农业还有不少。杜仲不仅仅是一味名贵的中药,还能提炼优质天然橡胶,以合作社为依托,宝山发展起了杜仲田园综合体,杜仲种植、杜仲畜禽养殖、水产养殖树苗。刚刚引种的杜仲苗还没有长大,合作社就在树行内间种了花生、玉米、大豆等农作物,这些农作物成熟后,还可以作为饲料,供给基地林下养殖的杜仲鸡。
  目前,宝山镇已种植蓝莓2万余亩、苹果1万亩、猕猴桃2000亩、葡萄1100亩、大樱桃近1000亩,并依托特色农业园区,拉长了产业发展链,发展了蓝莓干、果汁、蓝莓酒、花青素等深加工产品。
强化农业产业支撑
  在宝山镇的发展蓝图中,产业支撑是田园综合体实现可持续、保持生机活力的重要基础。为此,宝山镇在引导老百姓增加市场紧缺的优质安全农产品的生产的同时,推动农产品标准化、品牌化及可追溯化体系建设,并畅通线上、线下销售渠道。
  在宝山罗戈庄果品合作社负责人罗志庆的苹果仓库里,记者看到,每个苹果都贴上一个小小的二维码,手机一扫,基地、果园管理人员、经销者等信息便一目了然。“只有经过检测合格的农产品,才会得到这张特殊的‘身份证’。”罗志庆说,合作社销售的每个苹果都实现了“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
  去年,“宝山苹果”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品牌顺利通过专家评审。据了解,其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包括宝山镇辖区44个村庄,苹果种植面积10000亩,以明月、富士等特色品种为代表,年产优质苹果1400万公斤。
  村民邓来江介绍,继镇上的蓝莓园成为全省首家“国家级蓝莓栽培综合标准化示范区”后,今年,他搭上了网络“快车”,通过镇上搭建的哈喽鲜生农产品直供配送平台,为50亩蓝莓找到了更好的销路。
  镇上电商网络搭建后,不少合作社从传统农产品销售模式转向了“互联网+农业”模式,销售产值大增。在今年4—6月份蓝莓集中销售期间,宝山26个农户通过电商平台,共销售蓝莓10万公斤,平均日接单量2000单以上,日最大单量达6000单,销售额达到1500万元。
美丽风景变美丽经济
  蓝莓园区盛装开放,熟透的蓝莓压弯了枝头,游客们尽情地享受着世界水果之“皇后”的美味;锣鼓队、舞龙队、地秧歌队、茂腔队齐上阵,献上别具一格的民间艺术表演,宝山地秧歌传承人刘瑞华在游客心中播种地秧歌文化,宝山镇民间艺人王明香传播剪纸艺术;饽饽蒿、蒲公英、苦菜、香椿等种类繁多的野菜,引得游客纷纷摩肩擦掌,体验农耕文化……依托“三季有花、四季有果、全年可采摘”发展模式,宝山整合宝康蓝莓、风河源猕猴桃、沃泉农场、凤宝山四季采摘园等30余处园区旅游资源,挖掘本地文化特色,创新开展“宝山寻宝”系列乡村特色游项目,融合宝山当地民俗文化地秧歌、剪纸等,集休闲体验、美食评比、自由采摘、摄影采风等于一体。
  今年以来,在“宝山寻宝”草莓之旅、蓝莓之旅和猕猴桃之旅中,宝山镇共接待游客12万人次,实现旅游业收入2600万元,开辟出一条创新发展的新道路,不少游客反映“很乡土、很质朴、很地道”。目前,苹果之旅刚刚启动。
  田园综合体一炮打响,让不少村民尝到了甜头,“美丽风景”转变成为“美丽经济”。宝山镇不少农户开始翻新住房、院落和菜园、果园,把农家小院变身为家庭旅馆,把农产品变身为旅游商品,把农耕劳作变成“休闲体验”,以前光知道卖水果的农民逐渐学会了“卖风景”。
  在挖掘旅游特色时,宝山镇以文化为灵魂,注重把当地世代形成的风土民情、乡规民约、民俗演艺等发掘出来,让游客体验农耕活动和乡村生活的苦乐与礼仪,以此引导人们重新思考生产与消费、城市与乡村、工业与农业的关系,感知生命的过程,在陶冶性情中寻到新时代的“世外桃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