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市培育发展家庭农场的政策

编辑:猕猴桃妹妹阅读:412018-01-03

 

  三明市培育发展家庭农场的政策

  2014年2月23日,三明市出台培育发展家庭农场的政策,明政文〔2014〕41号,提出如下总体目标:通过注册登记一批、规范提升一批、示范带动一批、引导发展一批家庭农场,到2015年,全市发展家庭农场5000家,实现对粮食、园艺、烟草、养殖和林业等优势特色产业全覆盖;家庭农场经营总收入20亿元,成员人均纯收入达到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倍以上;培育家庭农场市级示范场100家,县级示范场300家。

  家庭农场是以农户家庭为基本生产经营单位,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此作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农业生产经营主体。随着我市农业农村工作步入新的发展阶段,各类专业大户将不断涌现,家庭农场将在实现农业集约化经营、增加农产品有效供给、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省委九届十次全会、市委八届七次全会精神,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推进农业强市建设,现就大力培育发展家庭农场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省委九届十次全会、市委八届七次全会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以深化农村改革为动力,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以土地流转为依托,以扶持服务为保障,大力培育发展家庭农场,推动农业生产经营集约化、专业化、规模化、组织化,推动现代农业加快发展。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发展家庭农场不改变农户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不改变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改变土地的农业用途。

  (二)坚持家庭经营。坚持以农户为主体,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经营核算。

  (三)坚持因地制宜。根据农村劳动力转移状况、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农业产业区域特色以及家庭农场经营类别,因地制宜发展家庭农场,充分体现地方特色优势,实现农业生产经营的适度规模和最佳效益。

  (四)坚持规范发展。按照“边发展、边规范、边提升”的思路,建立健全家庭农场的登记、监管等制度,促进家庭农场健康有序发展。

  (五)坚持示范带动。集中人力、物力、财力,突出特色,打造精品,重点扶持一批市级示范场,有效发挥先进典型的带动作用。

  三、目标任务

  通过注册登记一批、规范提升一批、示范带动一批、引导发展一批家庭农场,到2015年,全市发展家庭农场5000家,实现对粮食、园艺、烟草、养殖和林业等优势特色产业全覆盖;家庭农场经营总收入20亿元,成员人均纯收入达到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倍以上;培育家庭农场市级示范场100家,县级示范场300家。

  四、规模要求

  家庭农场要以农户家庭为基本经营单位,经营规模适度并保持稳定,经工商登记注册,年经营收入25万元以上,有较完整的财务收支记录,接受社会化专业服务,经营效益较好。不同类型的家庭农场参考标准如下:

  (一)种植业。经营流转期限5年以上并集中连片的土地面积达到30亩以上,其中,种植粮油作物面积达到50亩以上,水果面积50亩以上,茶园面积30亩以上,蔬菜面积30亩以上,食用菌面积达到1万平方米或10万袋以上。

  (二)畜禽业。生猪年出栏1000头以上,肉牛年出栏100头以上,肉羊年出栏500头以上,家禽年出栏10000羽以上,家兔年出栏2000只以上。

  (三)水产业。经营流转期限5年以上,且集中连片的养殖水面达到30亩以上(特种水产养殖面积达到10亩以上)。

  (四)林业。山林经营面积500亩以上,苗木花卉种植面积30亩以上,油茶80亩以上,中药材种植30亩以上。

  (五)烟叶。种植面积达200亩以上。

  (六)综合类。(1)种养结合的综合性农场,应含种植业、畜禽业、水产业、林业、烟叶类型中的2种以上,并且每种类型达到相应规模的二分之一以上。(2)旅游、特色种养、休闲观光为一体的综合性农场,面积10亩以上,餐饮住宿设施齐全。

  五、重点工作

  (一)培育家庭农场示范场。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按照有规模、有设施、有标准、有效益、有信誉“五个有”标准,培育和扶持一批经营规模大、人员素质高、综合效益好、示范作用强的家庭农场示范场,充分发挥其典型带动示范引领的作用,促进全市家庭农场快速健康发展。

  (二)培训家庭农场经营者。鼓励引导农村大学生、外出务工农民、个体工商户、农村经纪人等返乡投资创办家庭农场,培养更多的具有现代经营理念的家庭农场经营人员。鼓励和支持科研单位和科技人员通过技术承包、入股、转让等形式参与发展家庭农场,促进产学研用紧密结合。依托新型职业农民免费学历教育、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等项目,加强对家庭农场经营者的培训。到2015年,市农业局等有关部门应对市级示范家庭农场经营者轮训一遍。

  (三)推进标准化生产。把家庭农场建设成标准化的农业生产基地或示范园区,严格按标准组织生产,鼓励主导或参与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省地方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大力推广绿色防控、测土配方、生态养殖等技术,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加快“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认证。

  (四)推进家庭农场联合经营。鼓励支持家庭农场联合经营,创办新型农民合作社。引导家庭农场与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联合与合作,采取订单生产、股份合作、农超对接、利润返还等多种形式,建立紧密型的利益联结机制,努力实现家庭农场与其他农业经营主体的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五)推进家庭农场信息化建设。把家庭农场纳入农民合作社信息化建设工程,纳入农村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加强网络平台、信息采集、硬件配置、站点建立和家庭农场信息员队伍等基础建设。力争到2016年,实现市级示范家庭农场信息化基础建设全覆盖,推进网上交易。

  六、扶持政策

  (一)扶持基础建设。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将家庭农场作为农业建设项目的实施主体给予项目优先安排。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和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标准农田改造、高产创建、设施农业、“五新”推广等各类涉农项目,凡适合家庭农场承担的,优先安排有条件的家庭农场示范场实施,切实改善家庭农场的生产条件。

 

责任编辑:猕猴桃妹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