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至县猕猴桃
编辑:阅读:11742019-10-23
周至县是我国的猕猴桃之乡,所产猕猴桃品质优良,畅销国内外。猕猴桃(学名:Actinidia chinensis Planch),也称奇异果。果形一般为椭圆状,早期外观呈黄褐色,成熟后呈红褐色,表皮覆盖浓密绒毛。一说因猕猴喜食,故名猕猴桃。亦有说法是因为果皮覆毛,貌似猕猴而得名。猕猴桃口感酸甜,含有猕猴桃碱、蛋白水解酶、单宁果胶和糖类等有机物,除含微量元素和氨基酸外,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葡萄酸、果糖、柠檬酸、苹果酸、脂肪。周至猕猴桃以果实个大,酸甜可口,口感浓郁而著称。早在1997年,周至县就被中国农学会认定为“中国猕猴桃之乡”,周至鲜果取得国家绿色食品认证。2004年,周至县猕猴桃获得国家绿色食品认证。2007年,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周至猕猴桃”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周至县的自然环境十分适合猕猴桃生长,土壤、水源、温度、光照等条件均优于陕西省地方标准《猕猴桃最佳适宜区生态条件》的规定标准。周至县隶属陕西省西安市,地处关中西部南依秦岭,北濒渭水,是西安的西大门。地理坐标介于107°39′-108°37′,北纬33°42′-34°14′之间。周至县域内西南高,东北低,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3.2℃。周至县境内秦岭北麓有“九口十八峪”,大小52条峪沟,形成平原15条河流,水力资源蕴藏丰富,地下水补给充足。周至县猕猴桃主栽区位于以黑河为代表的“九口十八峪”冲积而成的秦岭山前平原,范围广阔,地势平坦,垦植历史悠久。土壤以沙壤、轻壤、黑油土为主。土壤有机质含量高,PH值在6.5-7.5之间,微量元素铁、硼、锌、锰、硒的含量丰富,非常适宜猕猴桃生长。加之周至南边有秦岭作为屏障,很好地减速降级春夏的大风,以免猕猴桃幼枝和新芽受大风吹拂的危害。
除去天然适合猕猴桃生长的环境,果农掌握的科学种植技术,也是周至猕猴桃保质保量的基础。周至县竹峪镇东寨村村委会主任宋小斌认为,大棚种植、适时适当追肥、正确除草等因素是周至猕猴桃美味健康、东寨村每年大获丰收的关键。首先,不同于野外任其生长的方式,村里果农集中种植猕猴桃,采用大棚,进行精细化管理。大棚的使用不仅可以适当提高温度,促进猕猴桃的生长,也可以在花期对其人工授粉。因为猕猴桃在野外是靠蜜蜂授粉,但是猕猴桃花没有蜜腺,因此对蜜蜂吸引力不强。而在大棚内,采用人工统一授粉的方式便提高猕猴桃的座果率;其次,适当追肥。东寨村果农与附近养牛场达成协议,购得经过发酵的牛粪,施入棚内,给够土地肥力。使用经发酵的牛粪原因在于,猕猴桃喜肥怕烧,未经发酵的牛粪不仅容易烧根,还含大量尚能发芽的草籽;此外,正确除草也比较重要。在猕猴桃幼苗时期,适当除草是必要的。但是猕猴桃开始挂果后,要适量保留大棚内的杂草,因为猕猴桃喜水怕涝,不能一次性灌溉太足,造成减产甚至坏根,必须适当浇水,并随时保持土地的湿度。因此,应该保留部分杂草,帮助保持湿度。
从上个世纪70年代末,周至园艺站在秦岭周至段采集优良野生猕猴桃株苗到90年代,周至县开始大面积种植猕猴桃,以此为支柱业,陆陆续续到现在,已经过去近半个世纪,周至猕猴桃发展迅速,驰名海内外。其中竹峪镇东寨村开始集中种植猕猴桃也有20余年的历史,到2019全村的猕猴桃种植面积达到了1000亩,每年的产量为50多万斤。东寨村村委会主任宋小斌认为因地适宜,发展当地猕猴桃特色产业,是帮助农民实现征增收致富、提高生活水平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