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新农人—我眼中的“新农人和新农业”
会员:野地里的辛巴1阅读:134604-08
去年7月份,我做了一个网络调查(样本量100人,均为实打实的农友),我列举了10个新农人特征,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
1、有责任心,敢于担当社会责任。占比60%;
2、坚持生态农业,自觉维护生态和谐。占比56%;
3、不一定做大事业,但以生产安全食品为己任。占比38%;
因此我便认为:新农人是坚持发展生态农业并自觉维护生态和谐,以生产和流通安全食品为己任的涉农生产者和经营者。
新农人不是去旧化,而是植根于传统农业,保留老农民的优秀经验,继承老农民淳朴、善良、勤奋的传统精神,运用新技术,新理念、新办法保证食品安全并提高传统农业的生产效率和作业水平。
以上是我个人的民间总结,下面是一些专家学者和行政官员的总结,可以从不同纬度上开拓我们的思维。
中国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汪向东曾撰文《新农人与新农人现象》,提到:新农人是我国农业农村发展中的一支新的生力军,应该从三个“新”来认识和定义,即,农民的新群体、农业的新业态、农村的新细胞。
中国社科院农发所副所长杜志雄说“新农人是最早一批‘生态自觉’的人“,我对“生态自觉”这四个字很有共鸣,因为这些人更有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一个月前的“2013中国新农业(食品)产业年会”上,农业部市场经济与信息司司长张合成总结道:
新农人是一群重信息、重资源、重互利、重创新的农业爱好者、投资者、服务者,他们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的早期型态和探索者,是时尚农民。他们的出现将不可避免的帮助老农民们解决小、散、多、弱的先天不足,带动农业向信息化、市场化、现代化快步迈进。
过去的1年,我分别在上海、北京、成都举办过四届新农人互助沙龙,参与筹划举办了国内首届新农业产业年会,行走了全国十几个县市,交流过无数涉农经营者和企业家。
我之所以倡导并推崇新农人,缘于当今社会每一位新农人都是一枚坚挺的良币,我们需要主动发现和推崇这些良币,最终希望以点带面推动行业的健康发展,这也便是我深入农业领域交流学习和行动思考的源动力。
通过个人观察和总结,今天的新农人主要有以下四个新特征:
第一,新跨界。
去年4月份我和朋友周扬荏在上海组织了首届新农人互助沙龙,全国各地来了80多位农友和企业家,仔细盘问得知大部分都是跨界而来,他们来自餐饮业、建材业、媒体圈、文化圈、公务员等各行各业,这便是我发现的第一批跨界农人。
他们为什么跨界?我总结主要原因有两点:
其一,新理想。这部分人在原来的产业里已是成功的企业家或积累了成就,早已完成了原始资本积累,他们为了确保食品安全并形成产业化发展,往往从零开始亲自涉足农业生产、流通或相关配套服务,同时也满足了自身追寻田园生活或回归本真生活的新理想,他们有更强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其二,新机遇。这部分人是有知识有文化但不懂庄稼的新农人,还有诸多是有资源有资本但不懂农业的企业家,国家的政策导向和各类人群的鼓吹渲染,让他们看到了泛农业的市场前景,他们便在农业的不同领域投石问路以期谋生立业。
第二,新思维。
这里主要总结两种新思维:
其一,互联网思维。互联网思维得益于我们这群人生对了时代,10年前我们争议的80后已成为今天社会的中坚力量,90后也逐渐崭露头角成为一支生力军,这群人伴随着“互联网“成长,相对传统老农民他们骨子里根植着互联网基因,他们善用微博、微信、SNS社区、社交媒体等各类互联网工具和媒介,用来学习、交流、建圈子,甚至搭建网络平台服务、销售各地特色农产品。
其二,新营销思维。
今天的新农人多数跨界而来,决定了他们的视野和事业方向多数聚焦在营销和流通层面,只有少数的新农人亲自涉入种植和养殖环节。也正是因为这种跨界才带来了不同的视角,我们回放1年来的农产品销售事件,无论是天猫、京东、1号店还是褚橙、柳桃、潘苹果,带给我们更多的启示是农产品的新营销思维。
第三,新技术。
主要有两种新技术:
其一,农耕新技术。
现代农业已迈开了步伐,未来农业的规模化、集约化、科技化程度将更高,新品种培育技术、生态农业种植养殖技术、水质土壤改良技术、农耕设施科学技术等将大面积运用到农业领域,这些新技术的运用将大大提高我们的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
其二,流通新技术。
电子商务备受追捧,但实际上95%以上的农产品流通还是依赖传统的农批市场,这里只举一个例子。
深圳海吉星国际农产品物流园是国内最大的一家农产品集散中心,隶属深圳农产品股份有限公司,90%的深圳人靠这里供应各类农副产品,就连供港蔬菜也是从这里分拣配送,有两个新技术我印象深刻:一个是整个园区实现了信誉追溯系统,任何一个批发商的商品都可以追溯到企业及相关负责人,二是园区实现了电子结算系统,几年前都是传统现金交易,而现在各大批发商仅靠一张卡便实现结算服务,交易数据直接进入后台进行储存分析,价值巨大。
第四,新流通。
互联网技术的应用给传统农业带来了变革机会,尤其是电子商务和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解构和重组传统农业的生产关系,从而让优质的农产品更有效率的流通到消费者餐桌上,这也是互联网对传统农业最有价值的贡献。
我们看到的农产品电子商务更多是B2C及各大平台商,其实互联网给我们的远远不止这些,在流通业态里还有我们很少提及但却蕴藏着巨大潜力的B2B市场,还有确保食品安全的追溯技术及物联网技术,还有确保流通效率的供应链信息技术,等。
最后说一点我对“新农业”的简单认识。
我习惯称呼“新农人&新农业”,而不是“新农业&新农人”,源于我个人认为是先有了一批有共同价值观的新农人,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发挥着不同作用并协同作业,最终一起推动了新农业的健康发展。
借用农业部市场经济与信息司司长张合成的一句话做结束语“如果传统农业是高产、高效、优质、生态、安全为价值观的话,新农业挑战的正是这个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