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县:从“西农路”走向“致富路”

会员:zgmht1阅读:71407-28

 编者按:7月24日,来自北大、清华、北航等高校的首都大学生采访团,赴西安—杨凌—兰州—敦煌—张掖进行“穿越千年丝路,寻找中国印记”集体采访活动,探寻千年丝路中的往事,触摸丝路的传承和发展,于探寻中学习,于采访中传承。本次采访活动由人民网、北京市教育工委联合主办。

冒着西安的酷暑,首都大学生记者团来到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猕猴桃试验示范站,和大学的专家、当地示范户进行了交流。了解了猕猴桃种植在眉县的历史和发展,成员们还尝到了甜甜的猕猴桃,感受到了西北人民的淳朴和热情。

“种上猕猴桃后,我这两年年均收入到达了10万左右,盖上了房,也买上了车。”眉县农民说起近几年的发展,满脸幸福。

“别人”的苹果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眉县农业以粮食种植为主,也栽种有少量苹果。到了八十年代初包产到户后,有条件的乡镇首先发展起了苹果种植业,眉县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屈学农介绍,苹果也曾经火爆过数年,由于其他更适合生长苹果的地区迅速崛起,眉县苹果就开始滞销了,很多刚种了的苹果树还没有见到效益,就被主人含泪挖掉。当时人们都很迷茫,不知道该种点啥才能发家致富。

变则通,不变则亡。早在1978年,眉县园艺站科技人员开始进行猕猴桃资源调查,发现眉县山区生长着很多野生猕猴桃。八十年代中期,科技人员经过反复调研和论证,证明眉县就是猕猴桃的适生区,加上眉县独特的地理区位优势,发展猕猴桃人工种植应该是可行的。另一方面,猕猴桃维生素C含量超高,具有与众不同的营养价值,可以断定猕猴桃是未来理想的保健水果,一定会有巨大的市场潜力。

就这样,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眉县人民开始了猕猴桃产业探索发展的漫漫征程,开始了引进种植、培育改良、嫁接新品种、发展产业化、塑造产业品牌、打造地理标志认证产品……

“别人”的猕猴桃

在眉县金渠镇田家寨村有一条路叫“西农路”,之所以如此命名,是该村村民为表示对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猕猴桃试验示范站专家团队带动其县域猕猴桃产业全面发展、带领群众增收致富的感激之举。

“我们要让来试验示范站学习参观的果农很直观地看到这些技术,并能在融会贯通后用在自家果园里,从而带动整个猕猴桃产业健康繁荣发展。”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猕猴桃试验示范站首席专家刘占德说。2005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猕猴桃试验示范站成立,由猕猴桃种质保存、品种选育、试验示范、生理研究等四个实验区组成。

一位位猕猴桃专家教授们在不同的区域内进行着试验示范,把先进技术做出成果来,让果农看见试验示范站的效益。果农们在加入合作社后,依靠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专家团队的技术指导,通过试验示范站带动,使果农靠着猕猴桃种植就实现了家庭年收入的大幅攀升。

目前,试验示范站形成了“1+2+2+N”模式,这是指一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专家教授带动两位农业技术干部,两位农业技术干部再各带动两位农村乡土干部,乡土干部再将掌握的猕猴桃科学管理技术推广给基层果农。这种模式解决了示范站专家数量有限而造成的推广局限性,也利用一些基层果农乐于向乡土干部学本领的心理,培养了一批科技“二传手”,让猕猴桃科学管理技术真正扩散到了田间地头。为推进科技进村入户,眉县还建立了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猕猴桃试验示范站为依托,以眉县园艺工作站为技术服务中心,以示范园、示范基地和猕猴桃专业合作社为基础,以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和百名技术能手为骨干的猕猴桃技术推广服务网络。

“试验示范站建立之前,我们县的猕猴桃种植面积才8万亩,产量11万吨,产值2.2亿元,现在,我们县耕地面积34万亩,猕猴桃种植面积就达30万亩,猕猴桃产量上涨到46万吨,产值达29亿元。”眉县果业中心主任屈学农介绍表示。

“我们”的骄傲

猕猴桃挂果的第一年,收入不算多,但它却是李满仓种植猕猴桃收入的“第一桶金”。李满仓给家里添置了黑白电视机、把家里的旧房子修缮一新。以后收入逐年增长,日子越过越好。“ 这几年,猕猴桃网上营销成了一种时尚和趋势,我还去参加了县农业宣传信息培训中心农产品电子商务专业的学习。” 李满仓如是说。

眉县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屈学农介绍, 2016年,眉县猕猴桃种植面积达到了30万亩,总产量46万吨,总产值29亿元。“种上猕猴桃后,我们眉县一下从贫困县到达了小康水平,不少人都买上了小轿车。”屈学农说。目前,眉县猕猴桃已经有了一定的知名度,正朝着“眉县名片,陕西招牌,国家品牌”的目标迈进。

三十多年一路走来,眉县人民经过不懈地坚持和努力,使无名小果猕猴桃飞出了山沟,成了眉县人民发家致富的宝贝。猕猴桃产业从无到有、由小到大,品牌从名不见经传到享誉全国,眉县人富了起来。

“现在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都有了我们的直销点,不少物流公司也已经进驻眉县。”屈学农笑着说,“前两年由于发货量猛然剧增,还造成大量猕猴桃积压在西安中转站呢。”(华东政法大学 郜阳)

 

 

企业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