猕猴桃园里的笑声
会员:zhouyicun1阅读:80508-30
车上西汉高速一路向西,从涝峪口转道环山路,大约一小时后就到达了周至县楼观镇周一村。这个被猕猴桃树环绕的村落十分优雅,一座座样式新颖的农家小楼错落有致,白墙、绿藤,还有门前飘香的金桂,把农家庭院装点得格外漂亮。
周一村上世纪五十年代是周至县第一个合作社,现在被称作猕猴桃生产第一村。全村由4个自然村组成,共有653户2893人,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猕猴桃人工栽培。经过20年的发展,目前,全村猕猴桃栽培面积已达3600亩,占全村耕地面积的85%以上。全村90%的村民都在从事猕猴桃种植,95%的收入也来自猕猴桃种植,精品猕猴桃已出口到日本、加拿大、俄罗斯等国家。
现在当农民享福着呢
走进路边一户朱红色大门里,我们见到了村主任田保良和村民颜全录。这是一栋两层小楼,院子里干净、利落,葡萄架上硕果累累。小院主人颜全录是个质朴厚道的庄稼人,听说要了解村民生活变化,他满脸光彩地笑着说:“日子过得好得很,现在当农民享福着呢!你看这房子,是2000年盖的,当时只是个空壳,啥家具都没有,现在咱跟城里人一样,家具家电一应具全,摩托车啥的也有了。”53岁的颜全录是村里54名党员之一,年轻时在部队服役,回村后一直种植猕猴桃。现在儿女们都在外工作,他和老伴带着孙子在家务农,种植了6亩猕猴桃,年收入6万余元。
说起猕猴桃种植,颜全录眉色飞舞地介绍起来:“过去我们种的是‘秦美’猕猴桃,存储期短、集中上市卖不上价。2008年村里在果业局帮助下引进了‘红阳’、‘海沃德’、‘翠香’这些优质品种,有早熟、晚熟品种,产量上去了,存储期长了,解决了集中上市的问题,果子从秋季能卖到来年五一,能卖上价,收入增加了很多。”
听到我们夸赞他收入高,颜全录摇头说:“我这种植面积在周一村是最平常的,比我种植面积大、挣钱多的种植户有的是,有的一年收入几十万元呢。这两天都坐飞机到北京、上海谈销售去了。”
多亏了党的好政策
太阳偏西时分,村党支书齐平陪我们到猕猴桃园参观。
站在地头,抬头望去,浓绿的果园望不到边,整齐排列的猕猴桃架枝繁叶茂,一个个猕猴桃在阳光的照耀下,散发着诱人的果香,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季。
离开果园时,正巧遇上骑着摩托车来果园里查看的赵志修老人。“这可是我们村里的能人,猕猴桃土专家,十里八乡的没有人不知道他的。”支书齐平介绍说。73岁的赵志修上世纪五十年代毕业于园艺学校,数十年在田地里摸索,潜心实验,有一套猕猴桃种植窍门,解决了猕猴桃种植过程中的技术难题,还免费为村民进行技术培训、提供技术服务。
“种植猕猴桃收入怎么样?”记者问道。“别的不说,先看看人家抽的是啥烟?是猴王!”旁边的村民搭腔说道。“种了2亩半猕猴桃,一年也就有三四万元的收入,够吃够喝。”赵志修的回答又被村民抢白:“赵老那是谦虚,他和儿子的猕猴桃园加起来年收入在二三十万元,家里有车有房,啥都不缺,要说资产那也是上百万了。”赵志修笑了起来。
的确,靠着种植猕猴桃,周一村的家家户户都住上了楼房,买回了小汽车,不少年轻人还到城里买了房,经营起了商铺。村民们有了钱也重视教育,村里这几年先后出了不少大学生。这盖房款、购车钱、学费、商业投资,都是猕猴桃给“埋单”。去年,全村猕猴桃产业收入超过千万元,都说猕猴桃是奇异果,真不假!
党的十八大就要召开了,问起老人最关心啥?“我关心党的政策,政策不变,我们的日子就更踏实了。”赵志修说道。
村支部是我们的主心骨
从田间来到村支部,楼前的广场上有村民在健身器材上锻炼。在村支部会议室里,一台投影仪尤其引人注意。“这是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系统,我们定期会对党员进行学习、培训。”齐平说道。
说起村里的大小事务,齐平如数家珍:“我们村有653户近3000村民,外出打工的人很少,年轻人、家家户户都种植猕猴桃,这比在外打工的收入强多了。”
村民们最关心猕猴桃的生产、销售。早在2003年,周一村成立了“楼观镇周一村猕猴桃协会”。后来,又注册成立了“西安周至周一有机猕猴桃专业合作社”,并申请了商标。
“我们村的发展,支书出了大力,村支部出了大力。发家致富有村支书村委会撑着腰呢!”颜全录说着,又咧嘴笑了。
村支书齐平是村民致富的好带头人,他大胆创新,在周至县率先通过新技术实现了猕猴桃品种从秦美到海沃德,红阳、黄金果、翠香等品种更新的“三级跳”,每跳一步,效益翻番,使周一村成了远近闻名的优质猕猴桃示范区。
齐平告诉记者,村民有钱了,啥事都好办。买了车,就想着要把路修好,盖了新房,就要把环境变好。这两年,村民们积极筹资投劳,很快就完成了修路、引水、建村部等基础工程,村容村貌发生了大变样。
“上面千条线,村上一根针。其实村委会就是政策的宣传者,引导者、实践者。政策好,群众基础好,我们做了些该做的工作。”听到记者的称赞齐平谦虚地说,“你们问还缺少什么,那就是大家有钱了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要求更高了,如果能够再增添一些健身器材、有一些科技培训的机会,丰富一下文化生活,日子就更好了。”
夜幕降临,返程的路上,我们余兴未尽,脑海里还是那郁郁葱葱挂满枝头的猕猴桃和周一村人的笑声。
本报记者薛晓燕赵丽莉
有富民政策才有果农的幸福生活
周至猕猴桃称霸全国、名扬世界,要说陕西人无人不知一点儿也不夸张。而问到周至猕猴桃这一“陕西名片”是怎样打造出来的,也许很多人就说不出个“子丑寅卯”了。周一村农民由穷变富的事实,对这个问题做出了很好的回答。
“现在当农民享福着呢!”这是果农颜全录的心里话,也是周至18万果农的感受。周至县上世纪80年代起开始大面积栽培猕猴桃,现在全县种植面积已达到37.1万亩,总产值16.4亿元。近3000人的周一村,种植猕猴桃面积达到3600亩,亩产量2500公斤以上,年产量8500吨,销售收入2160万元。村民95%的收入来自猕猴桃种植。这组来自周一村的数字,也成为这句话最好的注脚。
果农致富靠的是政府的支持和藏富于民的好政策。村民赵志修说得很实在:“十八大要开了,我最关心的是党的政策,政策不变,我们的日子就踏实了。”
党支部是致富发展的“主心骨”。该村党支部组织成立猕猴桃协会,注册猕猴桃合作社,开展种植试验示范,果农有心里话给支书说,有困难事找支书办,已经成为一种习惯。
周一村是周至县的缩影,周至县又何尝不是全省乃至全国农村发展的缩影呢?盼望涌现出更多的“周一村”,涌现出更多的“陕西名片”。 ■张宝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