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技怎样在田间地头扎下根

编辑:猕猴桃妹妹阅读:6272018-01-19

 

  先进技术怎样尽快“进村到户”,如何能在田间地头“生根开花”……讲起“农业技术推广”这个老话题,农技人员、农业专家纷纷表示,“扎根”还要培好“土”,得在创新机制的基础上多点发力,实现推广的信息化、网络化、特色化。

  视频医院,助力农技推广

  “种菜最怕啥?遇上病虫害。要是找不着病根、治得不及时、下不准药,可能毁了整一季的收成。不过以后可不怕了,网上有那么多好‘大夫’,找他们帮着做诊断、开‘药方’,农民哪还用急得团团转。”11月22日上午,记者在历城区唐王镇遇上了当地的农技员韩会德,他高兴地告诉记者,以后指导农民种田,可有了“好帮手”。

  细一打听,他讲的是当地农委不久前开设的一家“蔬菜视频医院”。虽说“规模”不大,却能通过网络找来许多身处各地经验丰富、水平高超的农技人员,再借助视频与当地农技人员或菜农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这边,求助者可拿着生病的菜叶等“样本”请教;那边,坐诊专家能依据实时画面“把脉开方”……整个过程甚至和不少三甲医院推行的“远程会诊”有些相似。来这家“医院”瞧病,也不用掏啥挂号费、咨询费。参与连线的既有提供公益服务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专家,也有推出免费咨询的农资公司,农民可在这里实现“零花费”。

  唐王镇的“蔬菜视频医院”也不止这一家。此前,当地就已经有合作社自己搞了起来,他们利用这种尚显“时髦”的法子,对合作社内部的种植户进行专门的指导。“一对一”的服务已经让越来越多农户早尝到了不小的甜头。

  唐王镇政府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今年春,数字科普电视村村通工程还将该镇列为了试点,第一批30台电视被安置在卫生院、劳保所等人流往来密集的地方,每天上午8点至下午6点循环播放农业知识,推广覆盖面达到了约70%。

  “1234”,全面提升能力

  2008年,济南市出台了《关于加快农业科技推广能力建设的意见》,着力开辟“1234”农技推广的新路子。

  什么是“1234”?“1”便是“打造农业科技示范培训中心这一平台”,以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等运营管理,由专家团队和建设主体实施统一技术培训、统一技术指导、统一配备良种、统一农资供应;“2”是“培养农业专家团队和新型农民团队两支队伍”,在选聘一批首席专家、执行专家和专家助理的同时,也在示范培训中心技术辐射示范区内选择20―30个村,以种养大户、经营能人等为重点,面向每村选择出的1―3名技术员,开展推广与培训工作;“3”是实施科技创新、“双推”、科技培训3项计划,其中,每年投入250万元、实施新品种新技术“双推”计划25项;“4”是“创新投入、竞争、运行、监管四机制”,市财政每年列支1000万元农业科技推广能力建设专项经费,同时鼓励引导龙头企业等各方面力量增加投入,建立跟踪评价、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

  截至目前,“1234”工程累计投入3000万元,吸引建设主体投入近1亿元;组建起由10名首席专家、40名执行专家和50名专家助理构成的百名农业科技专家精英团队,发展1000名农业科技示范户,每年培训农民2万人次以上;农业科技区域创新共获得省市科技奖20项、省丰收奖38项,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62%;共引进推广新品种372个、新技术296项,覆盖面积205万亩,推进农业特色基地园区发展到25.8万亩,辐射超过200万亩,形成了一批像章丘大葱、鲍家芹菜等优势突出、竞争力强、效益好的产业隆起带。

  要扎根,还需合力培好“

  农技在基层的进一步推广,仍有不少工作需要继续推进。

  科普的覆盖面还要再广些。某县农业局的工作人员给记者讲了件事――今年夏天,该局发农药对全县小麦一喷三防,有的农户在给小麦打完药后,把剩下的又都喷在了棉花上,导致其棉花中毒,基本绝产,“提高年纪偏大、文化水平偏低的农户的学习能力,让他们真正懂知识并能在实际中应用,还需要农技人员投入更大的精力,进行耐心的帮扶、指导甚至纠错。”

  相关的支持力度还要再大些。某镇合作社办了家蔬菜视频医院,一度成效显著,但在合作社负责人更换后,运营费用一下子没了着落,如今已经关停。“相关部门能不能给予资金支持,或者帮忙管起来,为更多的种植户服务,别让这‘好东西’一下子没了影儿。”一位农户这样期望。

  “最大的难点还在于农业科学技术成果的转换。”一位基层农技工作人员以“农业机械”为例坦言,目前,用机械进行蔬菜采摘仍然不多见。虽然有的技术层面已经趋向成形,但尚难以进一步转化成生产力,其中“推广成本过高”便是一大难点,“所以,仍需要相关部门的大力主导和扶持,需要有关企业积极地参与并加大投入,更需要对相关机制、体制的不断创新以产生激励、推动作用,从而实现资金、人才、平台、项目、产业等多方面的优化建设,让农业科技在田间地头把根扎得再深些、牢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