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循环经济的“金锣模式”

编辑:猕猴桃妹妹阅读:7122018-02-22

 

  作为推进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和布局, 2012 年以来,中央通过《国务院关于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意见》、全国农业化产业工作会议等一系列动作进一步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

  经过 20 多年发展,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基本涵盖了农业各领域,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和广泛的适应性。但同时也面临规模小、分散经营、创新能力差、缺乏安全保障等困难,亟待破解。而推进龙头企业发展正体现了中央解决上述问题的战略方向。

  到底如何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挥龙头企业的积极作用?记者日前走访了临沂新程金锣肉制品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锣集团)及其旗下临沂新程金锣牧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锣牧业)。

  经过多年实践,金锣集团创造了一条独特的农业产业化发展道路――“金锣模式”。它的经验总结起来就是:充分发挥自身基础产业优势,围绕主业加工延伸产业链,走一条以农业产业化经营为基础,以产品创优和技术创新为先导,“资源型起步、链条式延伸、循环式发展”的新型模式。

  一、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农户增收致富。

  金锣是我国著名的火腿肠品牌。2008年,金锣集团为实施食品安全工程体系建设,决定向肉制品生产的上游――生猪养殖专业延伸,在原养殖部的基础上成立了金锣牧业。

  金锣集团负责人告诉记者,集团自从成立以来就十分重视与各地农户的合作,坚持发展“订单养殖”,实行最低保护价收购制度,使广大养殖户加入到金锣的“第一车间”,稳定了货源,保证了质量,密切了企业与农户的鱼水关系。金锣牧业成立后,进一步深化了这种互惠机制,构建了“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

  早在 2000 年,金锣集团就在总部驻地投资 2000 多万元建设了现代化的良种猪繁育场,开始对农民实行仔猪供应、饲料供应、生猪回收等系列服务。为此,金锣集团专门设立了卫检部,加强畜产品质量检测服务。

  2008 年以来,金锣又投资近 20 亿元,新建规模为 10 万头曾祖代至父母代的种猪场以及饲料加工配套工程,进一步提高现代养殖业发展水平。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在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中的重要作用,成为农业技术推广项目的实施主体。

  目前,金锣在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四川、湖南等地设立了加工分支机构和办事处,在全国建立了 11 处区域化生猪生产基地,带动发展了十多个省市、 300 多个县区的 15 万个养殖专业户和一大批专业村、养殖场,养殖户年综合获利 12 亿元以上。

  其中,山东省的生猪资源到金锣整个资源的三分之一,尤其是通过临沂、德州两大生猪屠宰基地,改变了本省多年来生猪一直外流的局面,极大地促进了全省养猪业的发展。在生猪生产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当地粮食价格的上涨。据市场调查,由于养殖基地的拉动作用,周围地区粮食及饲料价格上升,有力地促进了粮食就地转化增值。

  金锣集团还强化社会责任意识,建立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制度。特别是,企业根据自身特色积极稳定农民工就业,大力开展农民工培训,引导企业建立人性化企业文化和营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目前金锣牧业已经成为行业的人才高地。在山东,很多养殖企业都愿意招聘金锣牧业的离职员工,或者用高薪吸引金锣的班组跳槽。

  山东临沂半程镇的一位养猪大户说:“有了大公司的帮助,咱们养猪的条件比以前好多了,猪儿也比以前更健康,咱们养猪的劲头越来越足 ……猪出栏后,猪肉价格即使下降,由于早就跟金锣签订了养殖合同,也不会造成任何损失。”

  他家的两个儿子、一个儿媳都在金锣工作,“过去养猪都靠人守着,怕出问题。现在科学化养殖,企业经常请专家来服务,省心多了…… 孩子们在家门口就可以上班,不仅环境好,还可以照顾家里的孩子、老人,比去南方打工强多了。”

  二、加强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和质量安全

  金锣集团一直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成立以来,企业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强化原料生产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并在这些生产基地中着力推动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实施标准化生产。

  据介绍,企业的中期目标是利用 5 至 7 年时间在临沂建成曾祖代种猪场 1 处、祖代场 3 处,父母代场 40 处,饲料厂 3 座,建成后存栏基础母猪 10 万头,年出栏无公害商品肉猪 200 万头;长期目标是立足全国,与金锣肉制品集团同步发展,稳步推进原料基地建设,使生猪自给率每年提高 3 至 5% ,直至生猪自给率达到 50% 。

  为了杜绝快速发展可能带来的问题,金锣一直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建立健全投入品登记使用管理制度和生产操作规程,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控制和可追溯制度,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目前企业已全面开展质量管理体系和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认证。

  金锣负责人认为, 最好的产品并不是检出来的,是产出来的。“近几年为了力保品质,金锣实行了一套‘预安全’的管理措施,将管控重心推移到检测之前,尽量不让问题集中在检测环节,这样也减少了最后一道关带来的风险和压力。”

  企业现已建立从种猪繁育、饲料生产、商品猪饲养技术服务到产品回收的全过程质量控制体系,拥有完善的生物安全体系。例如:在饲料化验室,通过科学可以有效手段寻找替代原料、开发新原料及添加剂、控制微生物和水质等,可确保合作社出栏的商品猪宰杀后产品无农药残留,产品微生物、重金属含量符合国际标准。

  此外,企业还建立了完善的生物安全防控体系:除严格选址、科学规划布局、程序化免疫、制度化消毒措施外,日常人流、物流控制均十分严格。

  记者在生产车间看到,员工休班或请假返场后要隔离24至48小时,隔离期间所有携带物品要进行熏蒸,隔离结束经门卫签字、销假后再经过洗澡、更衣方能进入生产区。

  三、加快技术创新,促进产业优化升级

  成立以来,金锣集团不断改善加工设施装备条件。目前金锣牧业采用全高床、分胎次、多点式的饲养方式,饲养技术、生产工艺流程均采用国际先进标准,主要养殖与饲料生产设备均采用国际领先水平设备,由国际一流水平的厂家供应:自动料线采用美国全进口干料饲喂系统;母猪管理采用美国进口自动电子饲喂站。

  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后,金锣集团高薪聘请专业人员消化吸收关键技术和核心工艺,开展集成创新,发挥龙头企业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国家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体系中的主体作用。

  记者了解到,企业成立早期,内部对于加大科研投入有不同意见。他们认为,养猪和火腿肠加工是低层次产业,只要有规模就能够赢得市场。这些资金不如用来提高员工福利。

  但是企业管理层坚持优先进行科技投入,通过改善饲料、养殖设备,很快就生猪的使各项指标在行业内取得领先地位,形成良性循环。看到自己的待遇因此水涨船高,当初反对的员工也称赞这种选择有远见。

  在金锣集团有一座投资 5000 多万元,集办公、研究、开发与检测与一体的技术中心大楼,检测能力近 200 项。此外还有 1000 平方米的中试基地,可以进行技术应用及产品中试生产。

  这个技术中心自成立以来,先后研制开发了几十种新产品、改进了多种新工艺。目前申报的专利有 10 项,有效专利 4 项,而且主导修订了三项国家标准。

  作为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的结果,金锣集团在循环经济中取得了很大成果。比如在生猪屠宰过程中产生的猪骨,开始被当作下脚料廉价处理。后来通过技术革新,开发出骨素、骨油、超微活性钙三种产品,使鲜骨实现 3 倍增值,年创收益达 2000 万元。同时,金锣集团还通过科技创新变废为宝,从屠宰下脚料和副产物猪小肠提取肝素钠,年创产值 1500 万元,利税 250 万元,产品已打入欧美市场。

  另一个例子是水处理,金锣集团已申请发明专利 15 项、实用新型专利 4 项、国际 PCT 专利 3 项。其中 , 两项污水处理、饮用水净化技术获得国家级科技成果鉴定,达到了国际同类研究领域的先进水平。

  目前,污泥过程减量技术现已在全国开始推广,集团集成创新的移动式污水处理站以其占地少、运行维护便捷、污泥减量效果明显等特点逐步走向规模化生产。

  金锣集团负责人告诉记者,在十八大报告中,农业现代化与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成为我国未来发展的“新四化”。作为国家肉制品行业领导企业、中国企业 500 强,金锣必须在农业产业化的过程中承担探索者和领路人的角色。

  “为此,我们始终坚持为农民服务的方向,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科技进步为先导,以市场需求为坐标,加强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创新技术提升,不断拓展产业链条。”他介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