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跃在贵州猕猴桃生产第一线的专家 龙友华

编辑:中国猕猴桃阅读:8442019-02-25

  在贵州省内可以说是家喻户晓的“果中之王”。如今,修文猕猴桃不仅走向全国,还走向世界,出口到东南亚、俄罗斯、韩国、日本等地。仅2016年下半年,修文猕猴桃示范区就收到来自日本、加拿大、俄罗斯、台湾和香港等10余个国家和地区数千万美元的订单及国内300多个客商订货考察的申请。

活跃在<a href=http://www.029mht.com/guizhoumihoutao/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贵州猕猴桃</a>生产第一线的专家 龙友华

  目前,修文猕猴桃基地种植面积已达十六万亩,居全国第三,全球第五。这个数字还在以每年两、三万亩的涨幅增加。这一切都与龙友华密不可分。作为贵州省猕猴桃产业发展的先驱,47岁的贵大农学院植保系教授龙友华仍然活跃在田间地头。“除了平时上课,其余时间我都在修文的猕猴桃园里,周末的时候就带着学生搞科研,给当地农户传授猕猴桃种植技巧。这样的日子过惯了,哪天让我停下来我还真不习惯。”

活跃在<a href=http://www.029mht.com/guizhoumihoutao/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贵州猕猴桃</a>生产第一线的专家 龙友华

  艰难初期,披荆斩棘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到九十年代初期,修文县开始发展猕猴桃产业。到2004年时,五万亩的面积骤减到八千多亩。也是在这一年,修文县猕猴桃遭受严重的溃疡病危害,严重威胁当地猕猴桃产业发展。修文县科技局局长找到龙友华,想请他帮助解决这一技术难题。就这样,龙友华与猕猴桃结下了不解之缘。

活跃在<a href=http://www.029mht.com/guizhoumihoutao/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贵州猕猴桃</a>生产第一线的专家 龙友华

  光解决溃疡病是不够的,怎样能让这个产业重新发展、壮大起来是龙友华常常思索的问题。那时候,猕猴桃基地条件还很简陋,调研过程十分艰苦:吃的是方便面,喝的是矿泉水。交通不便,龙友华就和伙伴们徒步翻山越岭搞普查、建基地。纵然如此,“在亲眼看到猕猴桃果园给老百姓带来效益后就忘记辛苦了,感觉还是很兴奋的。” 为了保证修文猕猴桃健康持续发展,一些不合格的苗木是不允许进入市场的,这样势必会触碰到一些苗木商的利益。这使工作开展过程中遇到不少阻力不说,以龙友华为首的科研工作者们被人身攻击、电话威胁更是常事,所幸这些都没有击退他们的脚步。令科研工作举步维艰的还有研究经费,最初几年只有省科技厅与贵阳市科技局陆陆续续拨的二十几万,而这对于浩大的科研工程来说无异于杯水车薪。“不够的话就只能从横向科研经费上缩减或者自己节约出来投入到猕猴桃科研中”。

活跃在<a href=http://www.029mht.com/guizhoumihoutao/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贵州猕猴桃</a>生产第一线的专家 龙友华

  从病虫害防治到栽培技术的开发,从品种的选育到后期的贮藏保鲜,他与团队分工合作,事事尽量亲历亲为,修文猕猴桃果园的土地里留下他们无数辛勤的汗水。多年来,利用闲暇时间,龙友华已经把修文县的猕猴桃产区和种植基地情况都基本掌握了。经过深入调查、细致分析后,龙友华向修文县相关单位提交了一份调研报告,当地开始着手改造老果园。到2008年,改造成效显著,猕猴桃产业扶贫攻坚的发展意义也日渐凸显。

  攻坚克难,渐入佳境

  2009年,龙友华无偿给修文县做了“十二五”猕猴桃产业发展规划和发展的可行性分析。省扶贫办下发四百多万资金,用作修文猕猴桃老果园的基础设施改造和其它工作资金。

  “十三五”以来,全省猕猴桃种植总面积近五十万亩。至今,修文县猕猴桃种植面积已达到16.7万亩。据龙友华介绍,修文县的所有乡镇都适合发展猕猴桃。而在贵州省的其它区域,如六盘水、黔东南、黔西南、毕节大方、铜仁松桃等地也都在开始种植猕猴桃。针对不同区域的自然情况,龙友华及团队为各地区引进了不同的猕猴桃新品种,六盘水发展红肉猕猴桃,大方发展黄肉猕猴桃,修文发展绿肉猕猴桃。

活跃在<a href=http://www.029mht.com/guizhoumihoutao/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贵州猕猴桃</a>生产第一线的专家 龙友华

  这样可喜的变化在龙友华意料之中:贵州省具有得天独厚的种植猕猴桃的自然条件:土壤微酸,气候立体,昼夜温差大。这样的环境种植出来的猕猴桃品种独特,风味上乘,品质优良。“修文的贵长猕猴桃现在外省也在引种种植,但要想超过我们的猕猴桃品质,我估计很难”,龙友华略带骄傲地说。

  眼看猕猴桃产业越做越大,科研人员的压力也越来越大。首先是技术团队的缺乏,单薄的科研力量不足以支撑庞大的民生工程。目前贵州省只有四个猕猴桃科研团队:贵州大学,贵州省农科院,贵阳学院,贵州省科学院,“整个贵州搞猕猴桃研究的人加起来还不到二十个”。“政府需要,老百姓需要,但真的跑不过来。与陕西、四川上千人的的科研团队还有专门的科研所、科研中心相比,我们的力量实在太薄弱了!”其次,当产业发展起来以后,其中出现的问题也会越来越多。预防病虫害、花粉授粉的范围在随着种植面积的加大而加大,产品安全性要求也更高,在这个过程中还要随时面临其它不可知的潜藏问题。龙友华还记得,曾经有一名农户掌握了不少种植经验,自家果园长势喜人,可邻居来“取经”时却吃了闭门羹。如何扭转老百姓的观念,如何传播合作共赢的思想,这些也是龙友华和队友们在思考的。

活跃在<a href=http://www.029mht.com/guizhoumihoutao/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贵州猕猴桃</a>生产第一线的专家 龙友华

  站稳脚跟,展望未来

  资金上,今年修文县政府开始拨发科研经费,更全面地支持猕猴桃产业科学研究;宣传上,央视免费为贵州省猕猴桃“打广告”;政策上,贵州省农委提出“十三五”期间猕猴桃产业要实现“井喷式”发展,全面落实“精准扶贫”;技术上,如今团队内的发明专利、实用性专利加起来已有十多项,其中两个授粉技术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其中的机械授粉法采用喷雾器进行喷雾授粉,大大提高了劳动效率,降低了劳动成本)。到此时,修文猕猴桃产业才算打下一个稳固坚实的发展基础。

  现在龙友华最大的担心就是市场的开发和人才技术团队的培养跟不上产业发展的速度。2016年,修文县政府、贵州省农业厅、贵阳市农委联合支持贵州大学在修文当地建了五百亩的猕猴桃产学研基地(包括生产基地、科研实验室、试验示范基地)。据悉,这一基地不仅是贵州大学人才培养基地,今后也将承担修文县猕猴桃产业的技术推广、生产示范、科研研发等任务。下一步,龙友华有一个计划:成立贵州省猕猴桃工程技术中心,建立具有贵州特色的猕猴桃研究团队。

  猕猴桃只占全世界水果总量的0.3%——0.5%,其市场潜力大,具有良好的发展空间。目前,全球猕猴桃做得最好的是新西兰,其种植技术、管理水平都非常高。为了更好地提升产品质量,以龙友华为代表的科研团队常与国内外科研单位合作、交流。我省具有高效山地农业特色的产学研基地也吸引了新西兰、智利等多国专家前来参观。新西兰甚至有意在贵州建立猕猴桃基地,等到猕猴桃成熟以后就正好引回国,弥补时间差造成的断季供应。随着种植面积的加大、产品品质的提高,与国际的逐渐接轨,贵州省猕猴桃未来的出口量、出口范围将继续增加、扩大。将贵州打造成为“猕猴桃大省”是龙友华的目标,也是整个贵州省的目标。

活跃在<a href=http://www.029mht.com/guizhoumihoutao/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贵州猕猴桃</a>生产第一线的专家 龙友华

  从2004年到2017年,十三年的坚守让龙友华此生再也无法与猕猴桃分离。

  “当看到贫困地区的老百姓生活水平提高、贫困山区的猕猴桃产业逐渐壮大时,内心感觉到一份沉甸甸的成就和收获。当看到自己的科研成果在这个产业上得到推广、收到成效时,内心是非常欣慰的。”这是龙友华这十三年来最大的感受。

活跃在<a href=http://www.029mht.com/guizhoumihoutao/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贵州猕猴桃</a>生产第一线的专家 龙友华

个人简介:

  龙友华,男,1970年10月生,贵州关岭人, 1993年毕业于贵州农学院植物保护专业,1999-2001年在贵州大学动物学专业研究生班学习。农产品质量与安全学科副教授,贵州大学农产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教研室主任,贵州省“12316”三农服务热线咨询服务专家,贵阳市科技局解决农业和农村技术难题特派员,修文县“三百工程”科技服务员。

教学及研究方向:

承担农产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本科)《农产品安全生产技术与应用》、《农产品保鲜学》和植物保护专业(本科)《农药商品与应用》及农推硕士《农产品安全生产原理与技术》等课程。

  主要科研方向:农产品安全生产技术及有害生物化学防治技术。

科研及获奖情况:

主持了贵州省科技厅农业攻关计划项目2项;贵阳市科技局农业攻关计划项目1项;修文县科技局农业计划和铜仁地区烟草局及六盘水烟草局科技计划等科研项目4项;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参加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农业部行业科技计划项目2项;贵州省科技厅重大专项2项;贵州省科技计划和贵州省烟草专买局科技计划等科研项目10项。2011年被贵州大学农学院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10年参加贵州大学中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大赛获优秀奖。

发表论文情况:

近三年已在《中国农学通报》、《植物保护》、《中国植保导刊》、《中国蔬菜》、《湖北农业科学》、《贵州农业科学》等核心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10多篇。

  龙友华,农产品质量安全学科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有害生物绿色防控、猕猴桃栽培育种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1] 。现任贵州大学农学院植保系副主任[2] ,中国园艺学会猕猴桃分会常务理事,贵州省科技特派员,贵州省(蔬菜)产业化扶贫专家服务团(核心组)成员,贵州省(水果)产业化扶贫专家服务团(专业组)成员,贵州省“12316”三农服务热线咨询服务专家,贵阳市科技局科技特派员,修文县“三百工程”科技服务专家,修文县猕猴桃产业发展专家组组长[1] 。先后主持了贵州省科技厅农业攻关计划项目3项、重大专项子课题2项;贵阳市猕猴桃重大专项子项目1项、科技计划项目4项;贵州省烟草专买局科技计划项目4项;横向科研课题20多项;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参加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农业部行业科技计划项目、贵州省科技厅重大专项、贵州省科技计划和贵州省烟草专买局科技计划等项目15项[3] 。获贵州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1项,发布地方标准1项,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5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16项,申请发明专利20多项。近五年已在《Journal of Soil Science and Plant Nutrition》、《果树学报》、《食品科学》、《应用生态学报》、《中国烟草科学》、《农药学学报》等国内外知名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60余篇(SCI收录4篇、EI收录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