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工作情况汇报及建议
编辑:周至猕猴桃阅读:6482014-04-16
一、基本情况
全县08、09年分两批共选聘27名大学生村干部到村任职,2008年招聘11名(1人已就业),2009年招聘16人。其中:男性18名,女性8名;任村党组织书记助理14人,主任助理12人。本科文化程度22人,大专文化程度4人。县上按照省市要求,2009年落实专项预算6万元,为第一批大学生村干部办理了基本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同时妥善解决了大学生村干部的食宿、户口、人事档案代理、组织关系接转和安全问题。按月为第一批大学生村干部发放工作补贴,在上级资金未到位的情况下,为第二批大学生村干部预借了部分补贴。
二、主要做法
1、培训教育,让大学生村干部迅速适应农村工作。为帮助大学生村干部尽快进入工作角色,08年9月,县上对第一批大学生村干部集中进行了岗前培训。09年3月,组织第一批大学生村干部参加了为期三天的全县村级主要干部培训班,邀请乡镇党委书记、村级党组织书记举办专题讲座,与大学生村干部开展座谈交流。09年10月13日-14日,县上举办了第一、二批大学生村干部培训班,邀请县级部门领导、党校教师、优秀村党组织书记为大学生村干部讲党课,传授农村工作方式方法。09年12月,县上先后推荐5名大学生村干部参加了省委组织部、省妇联举办的大学生村干部能力建设和创业培训班。为了让大学生村干部安心农村工作,县上严格按照“交通便利、方便吃住、照顾女生、确保安全、个人自愿与组织分配结合”的原则,对选聘到村任职的大学生进行科学合理分配。
2、规范管理,让大学生村干部在农村一线快速成长。在管理上主要采取日常考核、季度考核、年终考核“三结合”和县、乡镇、村“三级考核结合”的形式,制定出台了《眉县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管理考核办法(试行)》和《眉县选聘大学生到村任职人员工作纪律》。建立健全“五个一”考核管理机制。即一月一考核,一季一汇报,半年一小结,一年一考评,补贴一月一兑现。同时,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大学生村干部的德才表现,把考核结果直接作为大学生村干部补贴发放、考核奖惩的主要依据。
3、加强培养,让大学生村干部尽快成才。采取结对帮带、定期走访、互动交流等多种形式,加强教育培养,提高综合素质。一是落实“3+1”帮带措施。即一名乡镇领导干部、一名包村干部、一名村主要干部联合结对帮带一名大学生村干部,对大学生村干部进行言传身教,逐步提高基层工作能力。二是实行定期走访制度,自08年以来,县委组织部对大学生村干部进行了五次走访慰问。三是加强互动交流。在县党建网开通了大学生村干部专栏、先后有3名大学生村干部先进事迹在县党建网、全国大学生村干部网刊登。县委基层办还开通了大学生村干部邮箱,建立了大学生村干部QQ群,积极为大学生村干部搭建相互交流平台。
4、注重实践,让大学生村干部有为有用。采取跟班学习、多岗锻炼、热点难点问题现场解答处理等方式来提高大学生村干部的实践能力。把大学生村干部纳入乡村干部统一管理,要求大学生村干部必须参加机关和村两委会议,以便高效推进工作。大学生村干部自觉担任农村远程教育管理员,组织村民们学习惠农政策、农村实用技术。通过实践锻炼,大学生村干部已经成为农村工作的生力军,成长为党和国家政策的宣传员、农民致富的信息员、农村远程教育管理员、新农村建设的助推员、群众拥护的服务员,受到基层干部群众的普遍认可和欢迎。
5、政策激励,让大学生村干部安心扎根。一是依据政策规定,全部为大学生村干部办理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以及人才档案等人事代理工作。县财政为第一批大学生村干部落实养老、医疗保险资金60060元。县医保中心为2名大学生村干部报销住院费用8000余元,县上在省财政资金未到位的情况下,为26名大学生村干部预借工资,确保工资按时发放。二是要求各乡镇党委抓好“四个落实”,即落实专门责任人,落实组织关系,落实食宿问题,落实工作职务。三对一些工作实绩突出、发展有潜力、群众认可的大学生村干部,直接纳入村两委主要领导后备干部重点培养,并列入全县人才信息库管理。一年来,大学生村干部利用农村党员远程教学平台举办农业科技知识、法律知识讲座68场次,培训人数15000人次,协助村两委共计争取资金185万元,修建人饮安全工程5个,积极带动群众发展主导产业,新栽优质猕猴桃奇异果3000多亩,促进了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使所任职村的面貌发生了明显变化,大学生村干部在农村一线工作中也得到了培养和锻炼。
三、问题及建议
我县在大学生村干部实践锻炼、管理考核、培养使用方面做了有益探索,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管理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困难问题:一目前全县村级现任干部补贴待遇普遍偏低,与大学生村干部工资对比反差太大,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现任村干部在对待工资待遇方面存在不平衡心理状态,希望上级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逐年增加村干部补贴待遇标准;二是对大学生村干部的续聘、公务员招录以及提拔使用,目前没有明确性政策,使部分大学生村干部仍然心存疑虑,对发展定位、个人取向方面仍有不稳定因素存在,希望上级能够出台相关政策,确保大学生村干部在农村扎下根,待得住,干出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