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1216号建议的答复

编辑:阅读:8552015-10-05

农办议[2015]296号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建议收悉。经商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财政部、商务部,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按照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的部署要求,各有关部门围绕自身职责,加快推进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取得积极进展。一是农村信息化基础条件不断完善。截至2014年底,我国已经实现100%行政村通电话,3G网络已经覆盖到全国所有乡镇,宽带在乡镇和行政村的覆盖率已经分别达到100%和93.5%。农村网民已有1.78亿,占网民总量的27.5%;农村移动电话快速增长,每百户已超过200部,对农业生产、农民生活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二是农业信息服务能力不断提高。全国32个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均设有信息化行政管理机构或信息中心,超过55%的县设有农业信息化行政管理机构,39%的乡镇有农业信息服务站,全国专兼职农村信息员超过18万人。2014年,农业部在系统总结多年来12316农业信息服务做法经验的基础上,组织北京、辽宁、吉林等10省(市)22个县(市、区)开展了信息进村入户试点工作,将12316为代表的农业公益服务和便民服务、电子商务、培训体验服务集聚到村级信息服务站,让普通农户不出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出户就可享受便捷、经济、高效的生产生活信息服务。一年多来的实践表明,信息进村入户更好地满足了农民对政务、经济事务和商业服务的需求,较好地解决了农村社会化服务资源分散、渠道不畅等问题,深受参与各方的普遍欢迎,初步实现了政府得民心、企业有利润、信息员有钱赚、农民享实惠。三是农业政务信息化水平明显提高。依托金农工程一期建设项目,国家农业电子政务支撑平台、国家农业数据中心初步建成;农业信息资源日渐丰富,40余条部省协同信息采集渠道先后开通;一批农业行政管理信息系统陆续上线运行,覆盖部、省、地、县四级农业门户网站群日臻完善。四是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农业开始起步。物联网、移动互联、3S等信息技术及智能农业装备在设施园艺、畜禽水产养殖、农产品流通及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等领域的应用逐步深入,在促进农业生产节本增效、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等方面积累了一定经验。同时,农业信息化标准体系、网络与信息系统安全体系及信息发布体系建设不断强化。

  虽然农业信息化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相比,与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相比,与国民经济其他行业相比,农业信息化还有相当大的差距,缩小城乡、工农数字鸿沟的任务十分艰巨。

  当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有:一是认识不到位,传统的农业生产生活方式根深蒂固,不少地方农业部门对信息技术缺乏必要了解,信息化意识不强、重视不够;二是投入严重不足,国家层面还没有建立稳定的投入渠道,农业信息化缺乏持续项目支撑和系统推进;三是城乡数字鸿沟仍然较大,农民获取信息的渠道和能力仍十分有限;四是生产经营主体投入能力弱,目前我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等生产经营主体规模小、实力弱,缺乏采用信息技术主动性。从自身发展看,一是顶层设计缺位,全国上下没有形成一盘棋,缺乏系统设计、整体推进,整体效益不明显;二是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不够,数据挖掘不深入,标准建设滞后,共享不到位、信息孤岛问题比较突出;三是基层农业信息服务站点可持续发展机制尚未建立,农村信息员活力不够,缺乏服务农民的内生动力;四是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领域应用范围不大、水平不高,农业信息化产业体系远未建立,既懂农业又懂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匮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安全可控、低成本、与农艺结合紧密的信息技术和设备研发滞后。

  一、关于农村信息化要紧密结合农村市场体系建设

  农业部将信息化基础能力建设作为包括国家级农产品专业市场、定点批发市场、田头市场在内的多层次广覆盖的农村市场体系建设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加大力度,加快推进。农业部以发展农业电子商务为抓手,切实优化农产品流通格局、促进农产品产销衔接、推动农产品交易方式公平公正,以实现大宗和生鲜农产品流通全程信息化为目标,逐步建立最少环节、最短距离、最低费用、最快速度、最透明信息的新型农产品营销方式,完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农产品市场体系。商务部积极推动农产品批发市场完善信息化管理系统,构建以冷链物流、电子商务等现代技术为支撑,联通重要产地和销地的跨区域产销衔接体系。下一步,农业部将引导主产区产地市场应用电子商务技术,探索开发产地田头市场交易数据实时采集信息系统,全面掌握农产品流通源头信息,引导区域性市场开展适应电子商务发展要求的升级改造。构建以优势产区国家级产地市场为龙头的农产品电子商务公共支撑平台,充分整合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统筹利用产地批发市场冷链、仓储资源,不断提高主产区农产品集货能力、流通效率和信息公开程度,不断完善农村市场体系建设。

  二、关于强化政府在农业信息化建设中的作用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信息化尤其是农业信息化工作,党的十八大首次把信息化与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并列,作出了“四化同步”发展的战略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中央财政要从重大水利设施建设、中低产田改造、科技创新推广、信息化服务、市场体系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主产区转移支付等方面,加强对粮食生产的支持。李克强总理在2013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加快推进以农业机械为重点的生产工具变革,积极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不断提高农业的水利化、机械化、信息化水平。在国家有关信息化发展的战略规划、政策措施中,都将农业信息化作为重要内容进行统一谋划、统一部署。中央财政也积极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农业物联网试验示范、信息进村入户试点、政务信息化建设、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等工作,利用信息化发展成果进一步支持现代农业发展。下一步,农业部将抓住“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的难得机遇,认真抓好农业信息化发展规划及工程项目规划编制工作,强化政策项目创设,积极争取发改、财政等有关部门的支持,力争在“十三五”期间,国家对农业信息化的政策和项目投入方面有一个大的改观。同时,农业部将积极协调有关部门,研究对信息进村入户村级信息服务站建设和村级信息员公益服务进行补贴的可行性。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也将加快完善以宽带为重要内容的电信普遍服务补偿机制,加快农村宽带基础设施建设。

  三、关于加强农村信息网络的基础设施建设

  农业部依托金农工程一期项目,新建和完善了1500多个县级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建成了1.1万多个乡镇信息服务站和村级信息服务点,各级农业部门信息化基础设施水平明显提升。工业和信息化部自2004年开始启动村村通电话工程,推动基础电信企业加快农村通讯网络建设,目前已取得较大成果。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通过一系列措施提高广播电视在农村覆盖水平,农村广播影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下一步,农业部将积极谋划“金农工程”二期和“e农”工程等重大信息化建设项目。工业和信息化部还将推动完善电信普遍服务补偿机制,形成支持农村和偏远贫困地区发展的长效机制,以加快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同时,继续实施“宽带中国”等专项行动,引导基础电信企业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加快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将着力巩固重点惠民工程成果,加快完善公共服务长效机制,进一步提升农村地区广播影视公共服务水平,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

  四、关于建立各类农业信息实验示范基地和农产品电商产业基地,扩大影响带动和产业带动作用

  近年来,农业部积极开展农业物联网试验示范和推广应用,2011年,农业部推动黑龙江农垦大田种植、北京设施农业、江苏宜兴水产养殖成为首批国家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智能农业项目,2014年又推动内蒙古玉米、新疆棉花2个大田国家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二期建设项目获批。2013年,农业部在天津、上海、安徽三省市率先实施农业物联网区域试验工程,以设施农业、奶牛与水产养殖、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控、大田粮食作物生产监测为重点领域开展试验示范。为鼓励、引导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中的应用,引领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农业部自2013年起组织认定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以下简称示范基地),示范基地有效期4年,每两年认定一次。2013年我部认定了40家示范基地,对示范引领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推动信息化与现代农业全面深度融合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年计划再认定示范基地60个左右,今后全国示范基地数量将保持在100家左右。按照建设内容及其功能作用,全国示范基地分为整体推进型、生产应用型、经营应用型、政务应用型、服务创新型、技术创新型六种类型,分别侧重不同主体。同时,今年拟重点突出农业电子商务的示范引领作用、在示范基地中认定20家左右应用电子商务的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业电子商务企业。

  五、关于建立乡镇村信息站,加强农村信息队伍建设

  自2014年5月起,农业部在北京等10个省(市)、22个县开展信息进村入户试点工作,试点工作充分吸引金融服务商、电信运营商、平台电商、信息服务商等企业参与,按照有场所、有人员、有设备、有宽带、有网页、有持续运营能力的“六有”标准建设村级信息站,并在每个村级信息站配备一名专职信息员,确保公益服务、便民服务、电子商务和培训体验服务进到村、落到户。许多试点县还在县和乡(镇)两级建设中心站,负责本区域内村级站的服务管理、物流配送和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指导服务,同时与其他村级站一样开展各项为民服务。截至2015年6月底,22个县已建成村级信息站5000多个,覆盖22个试点县行政村的80%,较好地实现了农民群众足不出村、新型经营主体足不出户就能享受“买、卖、推、缴、贷、取”等服务。农业部高度重视农村信息员队伍建设,2014年,制定出台了农村信息员培训规范,编制了《农业信息化与农产品电子商务》培训教材;在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和大学生村官示范培训中,专门设置了10期农村信息化专题培训班,组织培训各地1000多名农村信息员。同时,信息进村入户试点省份利用自身资源共培训5000余名信息员,为推进试点工作提供了人才保障。今年,我部继续在农村实用人才培训中专门设置了13期信息进村入户主题培训班,将对1300名村级信息员进行专题培训,同时,在50期大学生村官创业培训班中安排了农业电子商务通用课程,对全国近5000名大学生村官进行培训,通过他们将电子商务、物联网等方面先进的信息化理念和技术传播到广大农村。财政部和商务部在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中,大力支持农村电子商务培训,重点培训农村青年、返乡大学生、退伍军人等。下一步,信息进村入户试点覆盖范围将进一步扩大,今年试点县规模将扩大到90个以上,力争到2020年所有的行政村都建有村级信息站。

  六、关于引导社会各方力量参与农村信息服务事业

  在推进农业信息化工作过程中,农业部一直注重政府引导、企业主体,鼓励社会各方力量积极广泛参与。2014年开展的信息进村入户试点工作充分引导金融服务商、电信运营商、平台电商、信息服务商等企业参与,吸引了包括中国电信、京东集团在内的20余家企业共同推进试点工作,形成了政府+运营商+服务商共同推进的格局。下一步,我们将继续鼓励企业参与,聚集更多资源,完善市场化运营机制。在农业电子商务发展方面,农业部一直鼓励支持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农业电子商务,鼓励第三方平台发展涉农电子商务。在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申报认定中,农业部也将一批基础条件好、应用水平高、模式成熟可靠、创新措施实的农业信息化企业认定为全国示范基地。此外,鼓励农业信息化企业按照规定程序积极申报各级龙头企业。

  感谢您对农业农村信息化工作的关心,希望继续对我部的工作给予支持。

  农业部
  2015年8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