猕猴桃怎么都这样?20多位农业大学教授犯愁!

会员:zgmht1阅读:64207-30

 2016年12月5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会议室,20多位教授正激烈讨论学科发展问题。

会前《通知》罕见要求,教授们务必参加此次会议,有课的也要调整时间,可见会议的重要程度。我本来也有课,所以特地调课参会。教授们讨论的事情,微友们不会太感兴趣,所以不赘述。

倒是会议中场休息时,教授们闲聊的一件事值得说道,因为它与农民有关,与农业经营有关。

话题从教授A唠起,“最近我去北京出差,碰到一位朋友,他见我就开始诉苦,说他从网上买的猕猴桃,开始硬得吃不成,好不容易放软,又变成了水泡,特难吃。”这位朋友知道A是西农教授,让帮忙推荐好吃的猕猴桃,“他说咱们陕西盛产猕猴桃,希望给他推荐或代买质量好的猕猴桃,价格高低无所谓。”

A的话音刚落,马上引发满堂感慨,大家开始热议猕猴桃。

教授B说:“咱们虽然是农大教授,但研究的是经济学,挑选好猕猴桃,其实一无所知。”

教授C的买桃经历更令人深省,“我去年买了一箱猕猴桃,味道确实不错,尤其是猕猴桃皮都皱了,里面的肉质还有硬度,没有出现水泡。当时我专门记下这个品牌。但是,第二次再买,质量就不咋样了,放软后,出现许多水泡,压根吃不成。同一个牌子,质量反差咋就这么大呢?”

教授D接过话茬,给C释惑解疑,“现在卖猕猴桃的,大多是代办收购,他的猕猴桃来自很多家农户。农户种桃嘛,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质量必然参差不齐。”

闲聊有一搭没一搭,话题就转到了膨大剂上。教授E说:“听说,没有喷膨大剂的猕猴桃放不坏,既是皮皱了,肉质还有硬度,不会变成一包水。而喷了膨大剂的猕猴桃,放软后就变成一包水,就坏了。”

教授F补充说:“猕猴桃容易放坏,不单单与膨大剂有关,也与施化肥有关,与猕猴桃进冷库之前喷保鲜剂有关。”

大家关于猕猴桃的讨论开始偏向技术专业,这显然不是我们这帮农经教授擅长的。所以,教授H的提议让我们都得以抽身,“我想买几箱好猕猴桃邮寄给外地的朋友,谁能告诉我去哪儿能买到好猕猴桃?”他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价格贵点无所谓,关键不能打了自己的脸,不能打了咱农业大学教授的脸!”

H的提议赢得一片响应,教授们都想买优质猕猴桃。这个几箱,那个几箱,一会儿就有了100多箱的需求量。

此时,教授Y突然插话:“谁能告诉我在哪儿能买到好猕猴桃?质量一定有保证。”

顿时,现场一片沉寂。没人敢承担推荐的责任,万一质量不好,情何以堪?!

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连农大教授都苦于买不到优质猕猴桃(当然,我还是斗胆给他们推荐了几个我认识的、而且品尝过、味道确实不错的猕猴桃种植户及经销商)。

我们知道,手机、汽车等工业品都有名牌,只要你愿意掏高价钱,基本上能买到好东西。

在我国,农产品的著名品牌还是很少,盛名之下其实相副的农产品更少。我们不知道质量最好的西红柿是什么品牌,不知道质量最好的黄瓜是什么品牌,不知道质量最好的草莓是什么品牌......

我也知道,一些有梦想、有志向、有良心的人在做优质农产品,但在规模化生产和品牌传播上还需努力。

这,也应是中国农产品发展的潜力和方向。

作者:王征兵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部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长江学者通讯评审专家。全国优秀博士论文评审专家。中国人民大学《农业经济研究》顾问。美国《现代管理》和《世界经济探索》两本期刊编委、审稿专家。陕西广播电视台特约评论员。大农圈特邀驻场专家

企业资料